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4章:夜襲奧軍,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索別斯基完全是可以等待與步兵以及戰車部隊一起推進的,但一來要還利奧波德的人情,二來是輕易大意,三來是擔心騎兵跟步兵攪和到一起,不光會減慢速度,還可能白白捱打。

不算利奧波德的十萬步兵和大量戰車,光是自己的騎兵部隊就對奧軍形成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他判斷敵方增援的騎兵數量不超過兩萬五千到三萬,與實際數額已經非常接近了,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才導致了後來的事情。

索別斯基也不相信北上的敵軍增援部隊的戰鬥力會與侯賽因的主力部隊相當,現在看來,這算是運氣欠佳……

一頭撞上機槍陣根本就是計劃外的事情,不論是索別斯基還是利奧波德都沒想到對方居然還有這種可以連續開火的武器。

在錯估戰場情況,並下達了導致致命錯誤的命令之後,波軍騎兵叢集的衝鋒就逐漸演化成為了一場死亡衝刺!

英勇無畏的翼騎兵頂著奧軍的槍林彈雨前仆後繼,不少人都已經清楚地看到了對方那種時刻噴吐火蛇的武器了。

一個人負責把條狀的東西往武器裡塞,另一個人則好像專門負責開火射擊。

即使弄清楚大致的原理也沒用,根本無法阻止對方用近乎於屠殺的方式來幹掉自己和同伴。

每挺機槍標配五千發子彈,也就是二百五十個彈板,但奧斯曼大使特意給每挺機槍增購了一百五十個彈板。

萬一打游標配子彈,槍管還沒報廢,那不等於己方士兵賺到了嘛!

就算在報廢的時候子彈還沒打光,也可以從單板上摳下來,給左輪步槍使用。

這便是子彈尺寸通用化的好處,不管怎樣,都不會造成浪費。

使用定裝彈的都是禁衛軍和坦克兵,都是奧軍中的精銳。

易卜拉欣一世給自己的精銳部隊花錢一點都不心疼,而且認為武器裝備越精良,精銳部隊的戰鬥力就越高。

這邏輯是沒啥錯誤的,而且現在不用花錢,用一桶桶成品油就能換取成船的武器彈藥,非常划算。

由於在自己的地盤上發現了儲量驚人的油田,易卜拉欣一世在龍顏大悅之餘,也下令大規模建造遠洋型貨船。

目的就是為了運輸石油和成品油,返航的時候也能從明帝國裝載各種商品,絕對是一舉兩得的計劃。

到一六七五年,奧斯曼帝國的商船總噸位已經僅次於荷蘭、法國、明帝國,位居世界第四,超過了西班牙與英國。

前三位的差距實際上是很小的,雖然三國都在努力建造商船,以增加本國的貨運量,但預計在三年之內,排名便會有所變化……

昊菁皇帝已經寫信告知易卜拉欣一世,其控制區的石油總儲量在五千億桶左右。

這就意味著哪怕一桶只賺一枚銀幣,易卜拉欣一世的腳下也埋藏著五千億枚銀幣!

用一個直觀的比喻就是這位蘇丹腳下的銀幣比天上的星星都多,天方夜譚變成現實了!

易開採且易運輸的科威特油田已經變成全球第一大油田,終極計劃是實現年產一千萬桶的目標。

那就意味著光是科威特油田,每年就能為奧斯曼帝國淨賺一千萬銀幣以上,絕對是一棵巨型搖錢樹。

有了船之後,便要考慮到運力的問題,奧斯曼方面要包郵的任務才行,否則明帝國暫時是無暇運輸的。

因為鄭氏集團的大部分運力都在印度洋,從福建到南非的航線上。

昊菁皇帝的船隊則要估計東地、北地、澳洲這三大塊,尤其將建設澳洲當成重中之重。

於是為了多賺錢,易卜拉欣一世便下令擴大造船規模。

造船需要砍樹,沙漠連草都不長,小亞細亞是根本所在,巴爾幹半島便成為了最大的造船木材來源地。

亞德里亞海東岸有很多奧斯曼的船廠,但威尼斯的艦隊也不會過去襲擾,因為雙方此前已經達成一致,實現了互不侵犯。

只要對方遵守約定,不襲擾位於巴爾幹地區的造船廠,那麼易卜拉欣一世允許其按規定交錢透過運河。

威尼斯不想惹對面的龐然大物,奧斯曼也不願意將本就不多的兵力放在自己的側後方。

現在,經過一連串的運作之後,石油就變成了坦克兵手裡不斷噴火的機槍了。

看著不斷被打翻在地的敵軍騎兵,賈馬爾認為如果自己手裡有五百挺這種武器,甚至可以殺光眼前的所有敵人……

雖然聽說這種武器的價格貴得令人咋舌,但從實戰效果來看,毫無疑問,那真可謂物超所值!

儘管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斃傷了大約三成左右的敵軍騎兵,可機槍給雙方士兵造成的震撼遠比戰果與損失更大。

哪怕是禁衛軍計程車兵,原本以為自己手裡的左輪步槍已經算是最厲害的武器了。

但在見識過機槍的本事之後,也對其敬佩直至。

波軍騎兵叢集排山倒海一般的衝鋒,被己方打得支離破碎,機槍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哪怕己方火力不能阻止對方的強勢推進,也依然可以憑藉手榴彈與陷馬坑,形成最後一道防線。

由於氣候的原因,陷馬坑在眼下是很好挖的,基本上一鍬下去就是一個坑。

單憑一兩個坑,其深度當然不足以遲滯敵軍騎兵的推進。

可一旦密度增大,而且連成片的話,那就很容易得償所願了。

衝到陣前的波軍騎兵就吃了這種土坑的虧,藉助慣性的馬頭甚至撞到了坦克車身上,但依舊無法突破奧軍的防線。

坦克上面和周邊的奧軍士兵則忙不迭地用手裡的火槍與手榴彈,來消滅這些抵近的敵人。

波軍騎兵倒是裝備了燧發短銃或者發條短銃,可面對重灌防禦的奧軍士兵,除非一槍打在面部,不然子彈真是一點傷害都沒有。

反觀奧軍發射的進口定裝彈在有效射程之內,完全可以穿透翼騎兵的胸甲,一顆子彈打到目標就可以生成戰果。

在火藥的質量遜於後世的情況下,昊菁皇帝便選擇了大口徑且長彈殼的子彈,這樣才能確保彈頭在出膛之後擁有足夠大的動能。

從外觀上看,十毫米的定裝彈其外形比勃朗寧重機槍發射的十二點七毫米子彈小不了多少,空彈殼能輕鬆裝下成年人的食指。

裝藥過量這種事從來就不是昊菁皇帝需要考慮的問題,子彈不受潮就不錯了……

翼騎兵除了在交通工具方面比奧軍步兵佔有之外,實際上遠射與近戰都沒便宜可佔。

明軍教官訓練奧軍的戰鬥技能就三項,射擊、投彈、拼刺刀。

除此之外,走好佇列,讓上面的虛榮心得到滿足就行了。

射擊分為遠距離用槍身上的標尺開火,中距離用槍口的覘孔瞄準,近距離盲打,也就是抬手就有。

最後一招,所有禁衛軍士兵必須掌握。

因為其裝備的是左輪步槍,不會盲打,就等於左輪在近戰時的優勢全無。

在上戰場之前,每個裝備左輪步槍的禁衛軍士兵都會得到消耗三百發訓練子彈的待遇。

結合其豐富的作戰經驗,這就可以基本保證禁衛軍士兵在戰場上不會浪費子彈。

這就是明軍教官口中的不合理規則的合理性,在訓練場上浪費子彈總好過在戰場上浪費子彈,後者無疑是對己方致命的。

現在就是禁衛軍士兵表現其自身戰鬥力的好時候,面對近在咫尺的翼騎兵,只要子彈買打光,基本上兩三槍就能幹掉一個敵人。

槍法好、裝彈快,還是重灌防護,這樣的禁衛軍哪怕處於人數劣勢,憑藉各種障礙與掩體,也能以一敵十,打得翼騎兵苦不堪言。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接敵寬度並不大,波軍的兵力優勢無從發揮。

前排士兵突然被撂倒在地,反而耽誤了後排同伴的衝殺。

在悍不畏死的禁衛軍的帶動下,普通奧軍士兵自然也不會害怕了。

反正周圍全都是敵人,己方已經被徹徹底底的包圍了,不原地投降,就必須死戰到底。

賈馬爾的部隊有近五萬人,步兵有一萬、騎兵有兩萬,蒸汽坦克有兩百五十輛,加上一個營三十六門重炮。

餘下是上百門迫擊炮和兩百門速射型加農炮,以及運輸輜重計程車兵和苦力。

能打的都被放到了四向位置,一旦被敵軍突破防線,必然會嚴重的影響到本陣的安全,甚至發生全線崩潰的可能。

所以自制的大約五百輛戰車和兩千輛馬車都被用來重當掩體,沒有足夠多的樹木作為障礙物,便用一袋袋的糧食來湊數。

開戰半小時之後,索別斯基就已經喪失掉了將近三分之一的部隊。

雖說直接戰死的人比較少,大多都是被絆倒或者中彈墜馬的,但也算是戰鬥減員。

好訊息是利奧波德的部隊已經從上來了,可以對敵軍陣營形成第二次衝擊。

索別斯基不相信己方出動二十萬大軍,還有一半是騎兵,偏偏吃不掉眼前這五六萬敵人。

有一點,索別斯基判斷失誤了,那就是對方完全不缺彈藥!

賈馬爾此行的目的不但是給侯賽因送援兵,還要送去足夠多的糧食和彈藥。

這就意味著只要本陣不被對方迅速攻破,賈馬爾所部絕對不會因為彈藥告罄而繳械投降。

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翼騎兵在此前的戰鬥中死傷過多,給利奧波德的步兵造成了很大的進攻障礙。

步兵都是頂著槍林彈雨,一邊跑一邊繞過障礙物,幾乎跟越野比賽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進攻隊形根本無法保持,只能呈准散兵狀態進行衝鋒。

理論上低階軍官還能控制住手下計程車兵,但從外觀上看,這就是一群出來覓食的螞蟻。

由於賈馬爾所部直接進入戰場,導致聯軍不得不在唾手可得的戰果的誘惑下轉守為攻。

在對方並未構築戰壕的情況下,這倒是不太容易重蹈克拉科夫一役的覆轍。

只是由於一種武器的意外出現,使得實際戰況走向了另外一條路……

機槍、加農炮、左輪步槍、手榴彈結合起來,加上奧軍的拼死抵抗,使得賈馬爾的原地防禦戰術收到了奇效。

索別斯基的翼騎兵在這種情況下完全起不到摧城拔寨的作用,連基本的衝陣功能都被對方打得喪失掉了。

考慮到接下來,對岸還有侯賽因的主力需要消滅,索別斯基就選擇帶著餘下部隊暫時撤出戰鬥了。

損失超過三萬翼騎兵,這已經算是對得起利奧波德此前出兵克拉科夫的人情了,戰損數量再多的話,索別斯基也承受不了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翼騎兵就算靠近對方的防線,面對幾乎密不透風的車陣,也根本衝不進去。

騎兵沒了坐騎的衝擊力,又喪失了速度優勢,對付奧軍步兵就完全落於下風了。

坐在馬上跟奧軍步兵進行對射,這是任何聯軍騎兵都打不贏的模式啊!

至於那種可以連發的武器,也沒搶到一部,這是讓索別斯基最為懊惱的地方。

如果利奧波德的手下能夠搶到或者繳獲,他一定要好好過去看看,然後想想能否進行仿製。

這種武器對騎兵造成的殺傷真是太大了,目測對方擁有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但索別斯基心裡有種不好的預感,一旦這種可以連發的武器越來越多,那麼今後騎兵的作用必將被大幅度的削弱。

或許奧斯曼不會製造這種武器,然而明帝國呢?

對方的坦克肯定是明帝國提供的,真是太可惡了!

利奧波德的步兵也裝備了五百輛戰車,實際上就是給車廂安裝了鐵板。

遠距離扛不住重炮,近距離被小型加農炮打上也會變成一地的零件……

利奧波德的重炮部隊在開戰一刻鐘之後,就基本上處於需要重新裝備的狀態了。

對方射速太快,從校準到命中,用不了十分鐘的時間,己方的炮兵實在是打不過。

餘下就是靠釋放的戰場煙霧,讓步兵混煙進行大規模衝鋒。

除此之外,也沒別的好辦法了,不然就得全員後撤,引對方主動出擊。

由於之前索別斯基的損失,利奧波德現在也不能下令取消進攻了。

否則那麼多翼騎兵就等於白損失了,也讓此前的進攻失去了意義。

索性翼騎兵也給敵軍造成了上萬人的傷亡,這就是己方繼續進攻的原因所在。

利奧波德自己也不相信己方先用十萬騎兵衝鋒,後用十萬步兵衝鋒,還不能擊敗這股敵軍。

哪怕將目標換成眼下歐陸不可一世的法軍,恐怕也能給對方造成極大程度上的重創了。

由於奧軍火力依然很是兇猛,打得企圖混煙進攻的聯軍步兵很難快速衝殺。

一些騎兵以及坐騎的屍體,便悲慘地淪為了步兵的臨時掩體。

在這些步兵看來,死人的作用就是為了保護活人的安全。

利用戰馬的屍體開火,起碼命中率方面會比站立舉槍射擊要高一些。

混煙衝鋒的副作用就是看不清對方,開火也就是蒙射而已,根本不指望能打到獵物。

賈馬爾已經讓一線的步兵歇口氣,在敵人尚遠的時候,他完全不需要用步兵來精確射擊。

遠距離用重炮,中距離用迫擊炮,等到目標衝進三四百英尺的距離,再讓步兵開火就行了。

平均每挺機槍還剩一半的彈板,應該夠用了,距離既定的報廢額度也為期不遠了。

就算是役能夠擊退敵軍,上司侯賽因恐怕也只能看到一批報廢了的機槍了……

不過機槍的作用就是殺敵,只要能用到正地方就行了。

今天的戰況絕對符合這種武器的適用條件,而且戰果堪稱輝煌。

不光是機槍,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自己這趟攜帶的所有彈藥和糧草,都很難運抵侯賽因所部那裡去了。

敵軍將會不惜一切代價切斷己部與己方主力的聯絡的,往後如何行事還得另想辦法。

但是先得打退敵軍的瘋狂進攻再說,要讓陛下知道自己給敵人送了一批先進武器,那腦袋就不保了……

等煙霧消散大半之後,聯軍步兵的確衝到了非常理想的距離。

不同於目標比較大的騎兵,除了戰車之外,奧軍用輕武器的確很難消滅多如螞蟻的敵人。

為此,奧軍這邊又故計重拾,開始讓對方品嚐“無比甜蜜”的手榴彈雨。

聯軍步兵也已經裝備了胸甲,但腿部是沒有鐵板防禦的,成了致命缺點。

一旦被炸傷腿部,便會瞬間喪失戰鬥力,倒在地上哀嚎不已。

衝到近前的聯軍步兵至少有一半倒在了手榴彈的爆炸之下。

他們感覺對方彷彿有扔不完的手榴彈,這種武器甚至比己方的兵力還要多得多。

賈馬爾將給侯賽因準備的手榴彈,基本上都用來保命了。

反正如果自己無法全身而退,這些彈藥也就會成為對方的戰利品。

與其那樣,還不如直接用到正地方。

要是扔一顆手榴彈炸不死一個敵人,那就扔兩顆!

由於敵人蜂擁而至,已經有上千聯軍步兵爬到了坦克或戰車近前,有的甚至從徹底溜到了陣內。

奧軍這邊也被迫開始了白刃戰,但好在衝進來的兵力並不是太多。

賈馬爾也考慮出動騎兵進行反擊,可一旦下令就意味著己方騎兵會被己方炮火所殃及。

考慮再三,最終也沒有開口,還是決定依託防線與火力優勢來繼續抵抗。

騎兵部隊此前除了一萬人作為反擊力量之外,餘下的部分都被用來充實四向的防禦力量了。

如果此時出擊,遭遇對方數倍的騎兵,恐怕也會遭到重創,莫不如留在陣內,至少還能配合步兵與炮兵作戰。

看到倒在對方槍炮下的步兵已經不下兩萬人,利奧波德仍然沒打算收兵撤退,那就等於宣佈此次進攻遭到了挫敗。

他的心理預期在百分之四十,損失超過這標準,才會考慮撤退的事情。

本來就對侯賽因的主力有所忌憚,想要後發制人。

現在再打不下來其增援部隊的話,是役以後還怎麼打?

實在不行,就再派十萬步兵過來,配合現有的兵力以及索別斯基的騎兵,再衝一次。

利奧波德認為既然是役將會決定歐陸今後的走向,甚至幾個國家的命運,那就絕對不能害怕傷亡。

如果三十萬人連五六萬敵人都消滅不了的話,那這仗就不用再打了。

只是戰場距離己部包圍布達城的位置尚遠,讓增援部隊走過來,也要日落了。

到底是連夜進攻,還是翌日等天亮之後再重新集結,利奧波德暫時還沒想好。

但調集援兵的命令很快就下達了,消滅這股增援的敵軍是眼下的頭等大事。

為了避免變成添油戰術,利奧波德命令久攻不下的步兵全線撤退。

等援軍之後,投入戰場的新部隊在凌晨時向敵軍發動夜襲,爭取一舉吃掉獵物。

七月十八日凌晨一點,十萬神聖羅馬帝國的步兵開始悄無聲息向目標靠近。

賈馬爾命令每五分鐘便向天空發射一批照明彈,防止敵軍偷襲。

之所以有這種判斷就是他發現敵軍根本就沒撤遠,就在距離己方不到三英里的位置修整。

也就是說,敵人根本就沒放棄吃掉己部,夜襲很有可能是對方在情急之下的首要選擇。

不過也不是沒辦法對付夜襲,一來可以用照明彈來發現敵人,二來還有這次帶來的土特產。

賈馬爾命令手下將之前埋在地下的油桶都挖出來,之前是為了避免被引爆,現在就沒那個顧忌了。

對方敢偷襲,正好可以讓他們嚐嚐油桶爆炸的厲害!

兩千桶原油被埋設在防線的四個方向上,就等著對方上鉤了。

反之,自己也不會損失什麼,等天亮之後,這些玩意還能派上用場。

賈馬爾的擔心是多餘的,急於獲勝的利奧波德在當夜就命令投入戰場的有生力量發動大規模夜襲。

由於人太多,沒等衝到一千英尺的距離,就被奧軍發現了,隨後夜襲變成了夜戰。

有了夜色的掩護,對方的命中率大幅度降低,神聖羅馬帝國的步兵也就不會害怕了。

只要沒有崴腳或中彈,便會發瘋似的往前衝。

軍官已經下令,只要衝入投擲手榴彈的距離,將手榴彈扔進對方那邊,己方便可擊敗敵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