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4、想跑?門兒也沒有,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楩這一通連噴帶罵下來,朝堂上反而安靜了。

因為直到這時,群臣們才終於回想起來,他們只在意朱楩僭越了,卻忘記了朱楩是平叛的,那些被他殺死的人都是造反的罪名,確實該死。

至於永昌府和盈江的安置,也被他一句距離太遠,所以就便宜處置了。

朱楩畢竟是雲南藩王,又是在戰亂之時,他確實還是有這點權力的。

就連朱元璋此時都說道:“朱楩送來的奏章裡,確實仔細的陳述了所有經過,以及那些需要儘快處理的政務。朕也從未打算責怪他。至於僭越之事就不要再提了。”

朱楩扭頭看了眼朱元璋,想說你敢說你沒責怪過我?當初是誰敲打我的?

朱元璋當沒看到,抬手說道:“都起來吧。”

群臣趕緊謝恩。

朱楩搖搖頭,邁著四方步正準備回去武將的行列。

可是卻被朱元璋叫住了:“朱楩,你再說說那改土歸流的事吧。”

朱楩頓時渾身一僵。

老朱伱不地道啊。

其實對於剛才被群臣彈劾針對這件事,朱楩一點都不慌,因為他心裡有數,自己佔著理的。

那些土司造反,我是不是得平叛?殺了他們之後,是不是得處理好平叛之後的安排?

但是改土歸流,這可就是朱楩主動去推行的了。

而且如今雲南全境,幾乎都被改革完畢了。

包括朱楩這次離開之後,也曾給木邱他們交代過,要他們繼續想辦法去推行,把剩下那些地方也儘快改革掉。

如果說之前的事還能有理由推脫掉,那麼改土歸流,可就很難解釋了。

前面也說過,不是說改土歸流不好,但是分時間和人去做。

“怎麼不說話了?”朱元璋冷笑著看著朱楩,心說臭小子,剛才很威風啊,在咱的大殿上耀武揚威,還得好好敲打敲打。

而其他人則紛紛面面相覷,改土歸流?那是什麼意思?

看來朱元璋並未聲張和公開這件事,所以文官們並不知道,朱楩可是幾乎把雲南全境都重新丈量過土地,以及重新統計人口和重新分配過了。

包括土司制度,雲南也撤裁了超過九成。

而這些對雲南的治理政策,朝廷竟然全都不知道?

這何止是僭越那麼簡單,你乾脆在雲南自己開個小朝廷算了。

朱楩終於心虛了,輕咳一聲,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土司制度存在著難以杜絕的隱患。其實從這幾年各地土司不斷造反鬧事就能看出來了,那些土司根本就不服管教。”

“如今我大明國力昌盛,他們還尚且如此,一旦我大明稍微有些衰退,又該當如何?”

“何況北邊草原上的韃子還沒解決,東邊那嘎達還有女真和高麗的問題,更不用說南邊與西邊的問題了。”

南邊自然是指東南亞各國,其中尤其以安南為首,與大明直接接壤不說,近期還有些摩擦。

至於西邊自然是指新疆和西藏,現在可還不屬於大明的版圖。

“攘外先安內,說這句話的人我不喜歡,但是這句話還算有點道理。兒臣以為,是時候徹底解決這種隱患了。”

“所以兒臣打算,先在雲南施行改土歸流政策,撤裁所有土司官的存在,改由朝廷派遣官員。畢竟咱們漢人那麼多,又有那麼多有學識的人卻沒有出頭之日。大不了您再遷徙一百萬人過去嘛。”

朱楩說的輕描淡寫。

朱元璋卻差點沒直接抽鞋底子甩他一臉。

你說的簡單,哪裡想得到老子都被人罵成什麼樣了。

還一百萬?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讓土人歸心,不要再設定土司了,土司擁有著絕對的自主權,那些土人只是跟隨土司造反,他們不得不反啊。”

“兒臣還打算開設學府,要讓土人百姓和他們的孩子識漢字講漢話,兒臣要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大明子民,而不是某個土司的農奴。”

說過很多次土司制度的弊端和隱患了。

如今的土司制度,其實就是歐洲中世紀的領主,雖然領主聽國王的,可是領地內領民們是隻聽領主的。

這就導致了,一旦爆發戰爭,國王需要先徵集國內的大小領主們,再由領主們率領領民組建軍隊來打仗。

可一旦領主的權力過大,就會和王權發生衝突。

說白了諸侯就是這麼回事。

比如周幽王時期,諸侯的勢力就已經遠遠大於周天子,於是周幽王幾乎指派不動,更別提他還作死的烽火戲諸侯,就更完犢子了。

朱楩不止一次懷疑,尤其是在胡淵那件事上,老朱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嗎?怎麼能那麼幹?

哪怕再想鉗制沐英,也不該如此啊。

朱元璋深深的看著朱楩,知道這小子在避重就輕,不提他已經在雲南境內,甚至是幾乎全境都完成了改土歸流。

此時以這樣的說法來看,就好似他在徵求自己的同意,然後再去做似的。

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稍微改一下順序,或者時間上的因果關係,就全然不同了。

如果朱楩說出他已經做完那些事了,恐怕群臣又要跪地請求朱元璋削藩了吧?

但是他現在這麼一說,就連文官中,都有不少人露出深以為然的表情。

其實不止雲南,事實上在這幾年內,雲貴川等地都有土司造反。

連之前藍玉和瞿能都是去鎮壓的。

所以不止雲南的土司,而是所有土司制度都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也許是時候整治一下了,”朱元璋說道。

而他這平淡的一句話,卻代表著無比可怕的血腥。

可以預見到,那些土司是不可能輕易接受被撤裁的。

“好了,今日早朝就到這裡吧,咱也有些睏乏了,有事就等到午朝再說吧,”朱元璋擺擺手,打算退朝了。

文武百官正要跪地。

朱楩卻忽然說道:“父皇,兒臣已經述職完畢,是否可以回去了?畢竟改土歸流這件事挺重要的,得兒臣親自去主導啊。”

朱元璋笑了,想跑?門兒也沒有啊。

朱元璋看了眼朱楩,說道:“你啊,先別想著回去了。咱昨夜拉著魏國公徐達聊了一晚上,你以為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給你小子許一門親事。咱已經決定,要幫你求親,把徐達最寶貝的小女兒徐妙錦許配給你。”

“什麼?”朱楩一驚,合著昨天自己拒絕的話,他們都當沒說過是吧?

“這麼高興嗎?”朱元璋故作不知道朱楩的真實想法似的,笑呵呵的看著朱楩。

朱楩怒了,說道:“父皇,兒臣已經有喜歡的人了。”

“那又如何?你不是見過妙錦那丫頭嗎?難道她配不上你?”朱元璋冷哼一聲,表情說變就變,眼睛裡也有警告的意思。

徐達可在一旁呢。

而且別以為咱不知道,你抱著人家寶貝女兒騎一匹馬從洪都到應天一路,你還想不負責任?

這要是讓徐達知道,怕不是得抽你。

到時候可就不是鞋底子了,而是鞭子。

真以為你能隨便禍害徐達的女兒啊?咱也不能答應啊。

“不是,”朱楩急得直冒冷汗,而且他也不會說徐妙錦的不是,畢竟徐妙錦確實國色天香貌美如花。

但是,他還是要說:“我那徐妹子乃是絕代佳人,天下男人任她隨便挑隨便選。也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咱們能不能尊重一下女人的意願?就讓我妹子自己選一個她喜歡的良人不好嗎?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啊。不是,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才對。”

朱楩急得都要胡說八道了。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暗暗思緒了一下,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嗎?倒也有趣。

“少廢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們的婚事還由不得你們自己胡鬧,咱和徐達可都還沒死呢,”朱元璋冷哼一聲,起身走了,連百官們的山呼萬歲都沒來得及跟上他離開的步伐。

朱楩望著朱元璋離去的方向,咬著牙,老朱你不地道啊,我給你找的兒媳那也是絕頂的美人兒,生的孫子絕對是大帥哥,你能不能當個人啊?

“哼。”

突然,一聲冷哼傳來。

朱楩扭頭一看,就見徐達一臉陰沉的,甩著袖子往外面走去。

朱楩真是一個頭兩個大,連忙追了上去,喊著:“徐叔叔,唉,徐叔叔,你別走那麼快,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聽我解釋,我妹子真的是個美人兒,給我就白瞎了,嘿,你等等我。”

大殿內,文武百官們面面相覷著,這算怎麼個事兒?

不過文官和武將們的態度還是不一樣的,武將們嘻嘻哈哈的走了,只覺得這位滇王好像有點意思。

“聽說他才十四歲?竟然已經如此勇武,等到他二十歲,怕不是真能把北元韃子徹底趕出草原啊。”

“雖然藍。雖然北元已經被滅,但是據說草原上又出現了新的部落,一個叫做瓦剌,一個叫做韃靼。看來我們還有用武之地了。”

“但是也別忘了燕王的能力也是不錯。”

武將們一邊討論著,一邊離開了。

期間還有人差點下意識提到藍玉,趕緊岔開話題,萬一不小心被人聽到再被牽連進去,那可就糟了。

另一邊,文官這邊也三三兩兩的準備散了,許多人還要去處理公務,也有人打算在路上吃點東西。

一天的工作可就要忙活起來了。

“殿下。”

朱允炆的身邊,此時聚集了一些人。

包括齊泰和黃子澄在內,全都是他的親信。

“本來還想趁著滇王回京述職,讓陛下敲打敲打,或者乾脆懲罰一番。卻沒想到讓他這樣應付了過去,”黃子澄不禁輕嘆一聲:“藩王們擁兵自重,他們才是真正的隱患啊。”

黃子澄一直主張削藩的打算,甚至對這幾年接連不斷的土司造反的隱患視而不見,而是覺得藩王們才是最大的威脅。

畢竟那都是外來的威脅,而藩王們才是內部的威脅。

何況陛下之前還曾提及‘燕王當立否’的打算。

一旦藩王們繼續發展下去,恐怕會有威脅到國之根本的情況。

而所謂的國之根本,在他們看來,自然就是如今的皇太孫朱允炆了。

朱允炆也嘆了口氣:“老師說的是,漢朝七國不可謂不強,可最後還不是滅亡了。”

“殿下,字行(黃子澄字號),這裡不是討論的地方,”齊泰提醒一下兩人,這裡可還是在皇宮殿內。

一行人這才收聲準備離開。

再看朱楩這邊,他到底還是在宮門前追上了徐達。

“徐叔叔,你走那麼快乾嘛,急著回家吃飯啊?”朱楩叫住徐達。

徐達沒好氣的翻著眼皮,說道:“咱閨女都被你嫌棄成那樣了,咱再不走,等著被人笑話嗎?”

朱楩就知道他誤會了,連忙說道:“所以我不是說了,我那徐妹子國色天香,哪怕是什麼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都不為過。是我配不上。而且我徐妹子當初跑出來,可不就是為了逃婚嗎,而且就是逃我的婚吧。”

徐達頓時有些心虛了。

他也知道自家女兒的性格,如果可以,他當然也不想逼女兒出嫁,何況她還不樂意。

但是這是朱元璋許下的婚事,他能怎麼辦呢?

“我當然知道你配不上,”徐達說道。

“嗯?”朱楩不樂意了,我這麼說是我謙虛,你這麼說可就不對了,瞧不起誰呢?信不信我追給你看?

不對,不能追啊。

“但是你不該跟我說,而是該跟陛下去說,”徐達提醒朱楩,只有朱元璋改變主意,這事才能算數,否則他倆怎麼說都不算數的。

朱楩嘆了口氣,他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可問題是,他也明白朱元璋的意思,木邱很難成為正妃。

要不,還是把老朱熬死?

到時候自己在振臂一呼發起靖難之役,等自己當了皇帝,誰當皇后還不是自己一句話的事?

不服?誅你九族信不信。

不怕?那十族呢?

“大帥,恭喜大帥喜得良胥啊,”一個人忽然走了過來,還笑著抱拳做恭喜狀。

徐達趕緊還以一禮。

朱楩感到驚訝,他不是驚訝別的,而是徐達對這位武將有些格外的尊重?

“滇王,這位是郭英將軍,寧妃的哥哥,快來拜見,”徐達轉身為朱楩介紹道。

朱楩心裡一動,寧妃?好像有點印象。

等等,那不是如今的後宮主宰嗎?

如果說皇帝是天下主宰,那麼皇后就是後宮主宰了。

不過朱元璋在馬皇后死後決意不再設立新的皇后,所以也就沒有第二位皇后了。

但是後宮總要有人打理。

於是之前有李淑妃作為後宮之主,後來李淑妃也死了,就由這位郭寧妃所接管,位比皇后,統管六宮。

因為朱楩是洪武十二年,也就是一三七九年出生的,而郭寧妃是在一三八四年左右,也就是洪武十七年左右接管後宮的。

所以朱楩還是有點印象的。

而且這位郭寧妃還是朱檀的母親,也就是那位魯荒王,同時也是王福曾經效忠的藩王。

朱楩終於想起其中的關係了。

難怪連徐達都要敬重此人,郭寧妃雖然不是皇后,卻也差不多了。

但是朱楩卻不需要在意,於是只是隨意的拱拱手。

倒是那郭英上下打量著朱楩,滿臉讚許的說道:“滇王之勇武,就算我等在京城也是如雷貫耳啊。滅思倫發,討伐刀幹猛,平叛大小土司無數。真可謂人傑也。”

朱楩都要被誇的不好意思了,雖然這都是實話。

“如今殿下您又成了徐大帥的女婿,今後得到大帥的真傳,只會更上一層樓。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殿下麾下上陣殺敵,最好是把那些韃子全都趕盡殺絕才好,”郭英握了握拳頭。

郭英的年紀可是不小了,而且最早在朱元璋還在郭子興麾下時,一次朱元璋路過同鄉人郭山甫家,就被那郭山甫認為將來必有大富大貴,於是不但把自己的愛女嫁給了朱元璋,也就是郭寧妃,同時也讓兩個兒子郭英與郭興跟隨他了。

而且郭英也是一員猛將,不但跟隨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在常遇春攻打王寶寶時,就是他建議常遇春夜襲王保保的。

甚至郭英還親自率領十幾個騎兵潛入王保保營帳,然後以火炮為訊號,才讓常遇春引伏兵大敗王保保。

同時郭英還跟從徐達平定中原,也曾跟隨傅友德南征雲南。

可謂是南征北戰,是位常勝將軍。

也難怪他會稱呼徐達為大帥。

不過以徐達的身份和經歷,恐怕他擔得起明初所有人喊一聲大帥了,因為就連常遇春曾經都在徐達帳下過。

恐怕也就只有湯和的地位能和徐達較量一下。

面對郭英的稱讚,徐達則是哼了一聲:“恐怕這小子還不樂意呢。”

郭英一愣,不樂意?

“徐叔叔,你這話說的,明明是我徐妹子不樂意好不好,”朱楩趕緊解釋。

徐達瞪他,那意思在說,你敢說出徐妙錦曾經逃婚過,你試試?

還嫌丟人不夠多嗎?

朱楩只好扁扁嘴不說話了。

不過他又看了眼郭英,見郭英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好像也不是很大,應該和沐英差不多的年紀?

心裡一動,朱楩不由說道:“徐叔叔,看來你是打算把郭英大叔推薦給我啊?”

郭英愣了一下。

朱楩喜歡以這樣的方式拉近關係,尤其是他看重的人才,何況以郭英和郭寧妃的關係,喊一聲大叔也不算吃虧。

而且他作為朱元璋的兒子,妥妥的親王,就算直呼郭英的名諱也不算什麼,這樣確實讓人更舒服一些。

只是郭英苦笑著看向徐達,很想問一句,大帥,您是想造反嗎?

好傢伙,把自己推薦給滇王什麼的,這話可不能說啊。

“你就別胡說八道了,也不怕你父王再拿鞋底子抽你,”徐達也哭笑不得的,對朱楩說道:“行了,你該幹嘛幹嘛去吧,但是可不許私自離開應天啊。”

徐達還真怕這混小子愣頭青,直接自己跑回雲南去了。

以徐達和朱元璋的關係,加上朱元璋打算讓朱楩當他的女婿,所以徐達對朱楩的態度很是隨意。

同時徐達也知道,朱元璋已經對朱楩之前的種種作為感到不滿,要是他敢自己跑了,等著吧,朱元璋真的會讓朱楩成為庶人的。

想到這裡徐達就頭疼,我可憐的女兒啊,偏偏遇上這麼個貨。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配懷了誰的崽?

奉旨養魚

觀鶴筆記

她與燈

嫁給前任他哥

蘇幕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