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朱元璋,你看劇本了?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08、朱元璋,你看劇本了?,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藍玉該死,不論從哪方面角度來說,他都該死,他已經活到頭了,也自己作到頭了。
但凡朱元璋能再年輕十五歲,藍玉都不會死。
可惜,朱元璋已經容不下他,萬一是朱元璋先死,恐怕到時候滿朝文武除了徐達能制住他,誰都壓制不了他了。
這是一頭猛虎,可是瘋狂起來,是會吃人的,也沒有人能成為他的主人。
至少朱允炆不配。
所以朱元璋殺了他。
“除了藍玉,還有一些人,也該死,”朱元璋突然說道。
朱楩心裡一動,脫口而出道:“傅友德。”
朱元璋抬起頭,驚訝的看著朱楩:“你竟然猜到了?”
“看來您是在給我那大侄子鋪路啊,”朱楩長嘆一聲:“傅友德,我三哥的岳丈吧。”
傅友德正是晉王朱棡的老丈人。
而晉王朱棡正是朱元璋的三子,也是馬皇后所出的嫡子之一。
如果說殺藍玉是為了預防他功高震主,以及擁護朱標的嫡子朱允熥上位,乃至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效仿王莽篡漢的做法,他自己當了皇帝。
那麼殺傅友德,就是為了剪除朱棡的羽翼勢力,防止晉王造反了。
畢竟司馬家晉朝的八王之亂,朱元璋還是知道的。
朱元璋笑著點點頭,突然有些好奇起來,想知道朱楩還能說出什麼來,於是繼續問道:“還有呢?”
朱楩低著頭,陷入沉思。
其實他的歷史成績真的不好。
但是架不住如今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不但前世許多記憶回憶了起來,包括這一世也學了很多東西,以及為了應對入京所要面對的局面,也都跟王福打聽了很多事。
“馮勝,”朱楩緩緩吐出一個名字。
馮勝,本名馮國勝,郢國公馮國用的弟弟,他也被封為宋國公,還是太子太師。
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馮勝的女婿正是朱元璋第五子,也就是周王朱橚。
周王朱橚同樣是馬皇后的兒子,也就是說,那也是一位嫡子。
突然朱楩心裡一動,明白了什麼。
朱元璋一直都在笑著看著朱楩,見他心領神會,更是無比滿意:“知道我為什麼叫你來了?”
朱楩哪還能不知道,因為自己不是嫡子,自己只是個庶出王爺罷了。
“所以您才問我,要不要給我那大侄子效力?”朱楩終於明白了。
因為朱楩是老十八,還是庶出王爺,可以說立嫡立長都立不到他那去。
等於說,哪怕同樣都是造反,他都吃不上熱乎的。
要是藩王們都造反了,那也是從那四個嫡子之中,也就是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四哥燕王朱棣,以及五哥周王朱橚當中選出新皇登基。
根本輪不到自己。
講白了就是出身地位不夠,德不配位,天下都不會服你。
要是朱楩不服,那別人也同樣可以不服他,二十幾個兄弟都可以跟他爭。
那可是比司馬家八王亂政還要亂套,那才是真的熱鬧了。
人家司馬家才八王,漢朝也才七國,伱們可倒好,二十多個藩王啊。
乃至滿天下都要亂套了。
所以朱元璋叫朱楩過來,才要問他,是否可以給朱允炆效力。
尤其是此時看到朱楩在那裡陷入沉思,去考慮這些事,朱元璋反而感到欣慰。
“你很聰明,甚至比許多人還要聰明,如今任何人都不會想到,我可能要殺了傅友德和馮勝,你卻提前一步預料到了,”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如果你能全心全意輔佐允炆,他就可以真正高枕無憂坐穩皇位了。你的其他兄弟就算想反,也要顧忌一下你在雲南的力量。”
“你以為我一直沒有刨根問底深究雲南那些事是為了什麼?”
朱楩抬起頭,說道:“是為了讓我把這份力量做新手大禮包給大侄子?”
朱元璋不知道新手大禮包是什麼意思,但還是點點頭。
朱楩卻感到好奇的問了一句:“那我徐叔叔怎麼辦?他可是我四哥的岳丈。您不會把他也殺了吧?”
“所以你必須要娶徐妙錦啊,”朱元璋幽幽長嘆一聲。
朱楩臉都黑了,這裡面一環套一環,簡直如同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徐達是朱棣的岳丈,可如果自己娶了徐妙錦,又站在朱允炆這邊,那麼就不用擔心徐家會幫助朱棣造反了,為啥歷史上朱允炆信不過徐輝祖,就是這個原因,徐輝祖可是朱棣的大舅哥。
怪不得老朱這麼執著這門婚事。
“可是問題還是在那裡擺著啊,父皇,我大侄子是一定會削藩的,”朱楩低垂眼眸,既然老朱已經提到削藩,那他也就不再猶豫了。
朱楩從一開始因為系統覺醒而野心勃勃,乃至明確的打算要造反,就是因為不論是朱允炆,還是那朱棣,他們上位以後第一件事,就都是削藩。
好傢伙,你們是真不給我們這些藩王活路可走啊。
既然這樣,那咱們就碰一碰吧,大不了就死磕唄。
你不讓我活,那我也不讓你生。
作為現代人,在有能力有條件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傻到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給別人掌握,要靠著別人的仁慈活下來。
他要靠自己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所以,不是我不效命,是朱允炆不可能容我啊,今天早朝他還幫著那些文臣要搞我呢,一旦您治了我的罪,不就削藩成功了?”朱楩聳聳肩。
“你少整那麼多小動作,”朱元璋怒斥一聲,看不慣朱楩說話就說話,沒事那麼多小動作作甚?(也有雙關的意思。自己理解吧)
朱楩無奈的看著朱元璋:“您老坐著舒舒服服,兒臣可是站著的,您是不累了,也不管我的死活啊?”
朱元璋瞪大眼睛,這小子還真是不怕死,竟然敢找自己要座位?
實話實說,這麼愣頭青的,他還是第一次見。
哪怕自己再疼愛的太子朱標,活著的時候,也不敢如此,別說主動要位子了,就是給他賜座,也只是屁股邊上搭著點椅子而已。
甚至連朱元璋自己都心裡有數,標兒的死,尤其是那場突如其來的詭異的病,既是累的,又何嘗不是心病。
晚年的朱元璋,甚至連兒子們都誠惶誠恐,連朱標都不敢頂撞。
要知道,朱標在頂撞朱元璋的時候,也是會被朱元璋呵斥痛罵的,甚至有一次朱元璋還提著劍追著朱標砍。
真不是網上說的那樣,朱標如果造反了,老朱會樂呵呵的把自己送過去,甚至把一大堆大將送給他,乃至幫朱標出謀劃策怎麼打自己。
那老朱乾脆自己退位當太上皇不好嗎?
那隻能是網路上的一個段子,當不得真。
李世民再愛李承乾,從他給太子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李世民對太子的期望有多大有多高。
可一旦李承乾造反了,還不是被貶為庶人。
很多人說李世民不愛太子。
好傢伙,李承乾造反一案,死了多少人?哪一個不是貴戚功勳之後?基本上都和李世民沾親帶故。
那麼多人都死了,李世民唯獨力排眾議保了李承乾的性命,乃至李承乾死了還是以國公級別下葬,可見李世民對待李承乾的愛,是不輸給朱元璋對朱標的父子之情的。
可要是朱標真敢造反,也會和李承乾一個下場。
連朱標都尚且如此,何況別的兄弟。
但是朱楩卻不怕,因為他有底氣,大不了就造反唄,大不了我就回雲南了,反正你也攔不住我。
開玩笑,秒速二百一十米的速度,如果用丹田真氣加持,還能更快,就問你誰攔得住?
他有自己的底氣,所以完全不帶怕的。
朱元璋就那麼看著朱楩。
朱楩則是死豬不怕開水燙。
“來來來,咱親自給你搬把椅子,”朱元璋站起身來,說是要給朱楩搬椅子,結果卻扭頭去找什麼東西,只見他抽出一個鞋底子,奔著朱楩就來了。
朱楩一看架勢不對,扭頭就跑。
“你敢跑一個試試,”朱元璋指著朱楩。
朱楩怒了:“你打我還不讓我跑的?”
可他到底還是不敢跑出去,於是轉身往一旁閃了過去,繞到一根柱子後面。
不能跑,那我這算是躲吧?
“真是氣死我了,你小子一跑到雲南就給我胡作非為,還冒失出城讓沐英不得不也出城幫襯你,可知道打亂了我多少計劃?”
“讓你娶徐妙錦你就娶,那丫頭那麼漂亮,而且你若是不肯娶,那這一路上抱著人家女孩子騎一匹馬,成何體統?我聽說你今天還去人家家裡了?”
“你站那別跑,看我不抽死你。”
“還敢跟咱要椅子?你那是想要椅子嗎?我看你是想要龍椅吧。”
“你口口聲聲說允炆要削藩,怎地?你不服?想要等咱死了之後造反是嗎?靖難之役嗎?”
很快的,朱楩就被朱元璋按在地上了,然後朱元璋就騎在他身上,這頓抽啊。
不過反正也是鞋底子,抽屁股上面也不疼。
其實以朱楩的速度,若是執意要繞柱走的話,朱元璋還真追不上。
可他擔心朱元璋年紀這麼大了,萬一摔個好歹可怎麼辦?
畢竟是親爹,只能無奈陪著他胡鬧。
只是一聽到朱元璋竟然說破了自己的心思,朱楩頓時就驚呆了:“爹,你是看劇本了吧?等等,你怎麼知道靖難之役?”
朱元璋這個氣,一鞋底子抽他腦袋上,怒道:“老子不能讀書嗎?‘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這句話沒聽過?”
“啥意思?”朱楩真沒聽過。
其實那是後漢書孔融傳的一句話,而朱棣的靖難之役,也是取自這句話的靖難。
全文為:‘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個,迄無成功。’
典故就不提了,總之朱元璋不是看了所謂的劇本,而是猜也猜得出來,朱楩其實是有野心的,所以才突然暴跳如雷要抽他。
能不抽嗎,你小子口口聲聲說朱允炆要削藩,可話裡話外都是對朱允炆的不滿之意,朱元璋算是看出來了,這小子城府極深,這是等著自己死了,然後以靖難名義,打著清君側的口號要造反啊。
朱元璋是誰,他可是洪武大帝。
從胡惟庸案,到藍玉案,前前後後誅殺了多少人,不管你是真要造反,還是沒打算造反,只要有所威脅,又不懂得知進退,那就等死吧。
兩父子雖然只是幾句對話,就被朱元璋給瞧出來了。
“說,你是不是真要造反?這個家還想不想好好過了?”朱元璋騎著朱楩的腰,按著他,質問道。
朱楩很無奈的趴在那裡,心中也懊惱,這老朱都這麼一把年紀了,竟然還能這麼犀利。
不愧是洪武大帝,跟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得小心翼翼啊。
難怪徐叔叔在朝上惜字如金,原來是怕說多錯的也多。
“你真以為咱老糊塗了?還是把咱當成老農奴大傻子了?”朱元璋怒喝道,他是真的生氣了。
朱元璋給兒子們全都封王了,是想讓自己的孩子都能過好日子。
其實朱元璋也很摳門,從他開國之後只冊封了很少一部分的貴勳就能看出,他是吝嗇的,不希望剛得的天下全都給禍害了。
但是他唯獨對自己的兒子格外的大方。
同時朱元璋也知道藩王存在的弊端,於是也給藩王們設定了各種限制,防止的就是漢朝七國之亂,以及晉朝八王之亂的發生。
結果朱楩竟然真打算造反?這讓他無比震怒和無比的失落。
朱元璋也很傷心,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死後,兒子們之間同室操戈。
偏偏出了個朱楩這麼個混賬。
“你大侄子允炆曾經就擔心的問過咱,胡虜不安定,還可以讓諸王防禦,可若是諸王不安分,誰去抵禦呢,”朱元璋緩緩吐露出一句話。
原來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其實朱允炆就曾經表達過對王叔們都是藩王這件事的憂慮了。
甚至直言不諱的詢問朱元璋,若是藩王造反怎麼辦?
所以朱元璋其實是知道的,等自己死後,朱允炆很可能會削藩。
“我問他該怎麼處置,”朱元璋接著說道:“他說‘先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你看看,他是先以藩王造反作亂為前提,還要先以德、禮處之。”
“所以你的擔心是多餘的。”
朱楩趴在地上,對於背上朱元璋的話,其實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只是在心中感嘆。
自己大意了啊,誰特麼說穿越者可以把古人玩弄在股掌之間的?誰說古人愚鈍?
自己老爹不是一眼看破了自己的野心?
到底還是被朱元璋給試探出來了,還是說自己太不小心了?
不對,還是老朱不地道,他扯東扯西的,讓自己放低了戒心,然後才吐露出了一些想法,沒想到老朱能這麼快抓到問題核心,看出了自己的打算。
但是你能怎麼辦呢?你早晚得死,等你死了,你可就管不了了。
“你是以為等我死了,你就可以無法無天了是嗎?”背上朱元璋用鞋底子重重的拍了下朱楩。
雖然不疼,但是朱楩渾身一震,難道自己說出來了?
“老子畢竟是你爹,咱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你以為能糊弄得了咱?”朱元璋畢竟是朱元璋,只從朱楩的反應和態度也能猜出他的想法。
何況朱元璋為何急著處理藍玉?甚至已經提出也許還要繼續對馮勝與傅友德下手,以及這樣直言不諱的和朱楩對話。
還不是因為他的年齡已經不允許他繼續拖下去,連洪武大帝也無法精準預算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所以他要趕緊給朱允炆鋪平所有道路,否則他真擔心大明會學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或者步入漢朝與晉朝的老路。
那一切就都晚了。
寧殺錯,不放過。
但是朱楩畢竟是朱元璋的親兒子,朱元璋打也打得罵也罵得,可是,真能殺了他嗎?
朱楩現在底氣十足,依仗的不就是這一點?
你打我可以,罵也隨便,反正你傷不到我,我就等著把你熬死就完了。
朱元璋望著朱楩繼續不說話,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冷笑著站起身來,說道:“真以為咱治不了你了?信不信只要我重新冊封一批土司官,就能讓你在雲南的所作所為全都化為泡影。”
朱楩一驚,終於不能再沉默了,一躍而起,與朱元璋面對面而峙。
“不至於吧?您真要因小失大?”朱楩冷冷問道,此時他可顧不上尊卑了,哪怕是親爹又如何,你要把我的根基給毀了嗎?
“因小失大?你是說你是大的?江山社稷,咱們老朱家的江山才是小的?”朱元璋也冷聲反問道。
朱楩皺眉,終於不得不直面朱元璋,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就為了一個朱允炆?”
不是朱楩瞧不起朱允炆,他是名正言順登基的建文帝,掌握著幾乎整個大明江山,還有幾十萬兵馬,結果沒打過朱棣的一燕之地?朱棣起兵的時候才幾萬人啊?
就這?他把握不住的。
“削藩削藩,我削他奶奶個腿兒的藩,”朱楩再也不管不顧了,怒噴道:“現在還是大明之初,就開始擔心起我們這些叔叔會造反了?好傢伙,先把我們朱家子孫全都給貶為廢人,然後再啟用一堆外人去當邊疆大吏,然後讓他們擁兵自重成為諸侯是嗎?”
“寧可不信任自己的親人族人,把藩王削成狗。哪怕吳三桂成了諸侯也不在乎是吧?”
朱元璋心說吳三桂是誰?難道以後想要造反嗎?是不是得滿門抄斬呢?
好傢伙,吳三桂還得等一個多世紀才出生,朱元璋現在就想滅了人家了?
“行,我也不裝了,我有天大的野心。不論是東南亞各國,還是西域吐蕃什麼的,我全都要,”朱楩認真的看向朱元璋,說道:“父皇,我可以發誓永生永世,我朱楩一脈子孫不再踏足中原半步。但是你把雲南給我,我以雲南為地基,你看看你兒子我能不能自己創下偌大家業。”
“我可以自己打下萬疆之基業。”
“我的大明,一定比你的大明還大。”
(PS:不知道有沒有把這段父子之間的對話,以及朱元璋的反覆試探,和他的心機深沉與頭腦目光的精彩之處寫出來。還有那段雙關,朱元璋說朱楩那麼多小動作,暗指朱楩的心思。)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