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徐妙錦要嫁給李景隆?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220、徐妙錦要嫁給李景隆?,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怎麼,朱允炆對朱楩可謂是充滿了敵意。
就連此等利國利民的大事,他都是先質疑,主打一個不相信。
這也讓朱元璋有些眼神複雜的,看向朱允炆。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心思細膩,且有些深沉。
所以一旦朱允炆開始認為那些藩王叔叔們將來恐為隱患,就會一直惦記著這件事。
也就是說,他想削藩,更不想看到藩王們繼續壯大下去。
尤其是朱楩突然帶來的土豆這些作物,如果是真的,雖然可以利國利民,同時也會讓朱楩名聲大噪,到那時朱楩的名望將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所以朱允炆才會想要阻止和質疑。
可是這卻表露出了他的私心,讓朱元璋有些不快。
這可是咱老朱家的天下,你不想著怎麼去好好打理,反而這就開始內訌了?
再看看朱楩,朱楩無比自信,還要讓群臣隨便去試驗。
不愧是咱的兒子。
朱元璋坐在上面,越看朱楩越是滿意。
上馬能打仗,安邦立國也不在話下。
下馬能治理地方,改土歸流就是他想出來的,可以徹底杜絕土司的隱患,穩定國家。
如今又帶來了有可能改變全國百姓生活,讓天下人吃飽的可能。
他還知道很多連咱都不知道的事情。
天下之外,竟然還有那麼遼闊的世界嗎?
朱元璋突然有些期待起來,如果不是他已經年邁,真想再次與老兄弟徐達,還有湯和,跨馬執鞭,率領大明軍隊踏平海外。
只可惜他老了,世界已經不是他的舞臺。
“夠了,”朱元璋突然又意興闌珊起來,打斷了朱楩與朱允炆的對峙,說道:“這件事茲事體大,確實需要來年先弄幾塊。叫做試驗田是吧?”
朱元璋覺得這個詞很新奇,但是卻又通俗易懂,點了點頭說道:“等今年秋收,朕會讓雲南把雲龍縣的收成情況送來,以及送來一些種子。等到來年開春,再進行種植試驗吧。”
“楩兒,如果此事可行,你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啊。到那時,滿天下人都得傳頌你的好。甚至咱都不知道該如何賞賜伱了。你且說說,你想要什麼?咱酌情給你點恩賜。”
這事還沒開始,朱元璋就已經要賞賜朱楩了?
不過此時也沒有不開眼的跳出來阻撓,就連朱允炆都捏了捏拳頭,不再開口。
朱楩心裡一動,竟然要給自己賞賜嗎?下意識就要脫口而出自己想回雲南。
可朱楩馬上看到,朱元璋雖然面上帶著微笑,可眼神卻有警告之意。
你可以試試,你說出來回雲南的話,咱會不會答應。
朱元璋可是說了,會酌情考慮,酌情,就代表著不確定性。
“看你猶豫不決的樣子,恐怕是還沒想好?不如等私下裡再說?”朱元璋突然改口了。
他終於想起這小子有多渾了,萬一強烈要求回雲南,難道還真要放他猛虎歸山?
這混賬都當面跟自己說要造反了,還能讓他回去招兵買馬?
朱元璋突然有些黯然神傷的想著,自己還能活幾年呢?
自己活著,他都已經如此,若是自己死了,誰還能壓得住他?
允炆嗎?
真像這小子說的那樣,允炆他把持不住的。
“等等啊父皇,不帶反悔的。這樣,我覺得吧,國子監實在不適合我,不如您就別讓我去了唄?”朱楩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雖然昨日去國子監讀書的體驗還不錯,但是那裡也是真的壓抑啊,和前世大學的體驗完全不同。
想要讀書,自己買書回家,不也照樣可以讀嗎?
而且朱楩知道老朱的打算,是要把自己丟去國子監,給自己立規矩。
朱楩才不傻,不願意繼續在那裡遭罪。
朱元璋笑了,這臭小子,竟然真敢和自己談條件啊。
徐妙錦你不娶,國子監也不去,那今後咱該用什麼理由把你留在京城?
你還屢立奇功,就算想找個理由教訓你都不成。
所以說,朱元璋怎麼可能答應。
“楩兒,別人就是想去國子監,都沒有那個機會。你可倒好,還想不去?可是你小小年紀就去就藩了,又遇到了土司作亂。雖然你立下無數戰功,可謂是驍勇無雙。但是唯獨這性格太過頑劣。所以咱才讓你去國子監,磨鍊一下你的性子。這件事沒得商量。退朝,”朱元璋說著,起身就走。
太監總管站出來,領著群臣高呼萬歲恭送。
唯有朱楩站在那裡,伸著手喊著:“父皇,咱們再好好商量商量。不如只讓我去一個月吧?或者約定一下什麼時候讓我畢業也好啊。唉,別走啊。”
朱元璋哪裡理他,趁著群臣山呼萬歲,來了個充耳不聞,頭也不回的直接離開了。
朱楩傻眼了。
文武百官們神色複雜的看向朱楩,然後也紛紛離去了。
到最後,就只剩下朱楩一個人站在那裡了。
結果還有一個小太監過來趕人:“殿下,陛下說了,您得去國子監上課了,否則就算國子監的講師教授不敢抽您,陛下也會親自教訓您的。”
朱楩沒好氣的哼了一聲,一甩袖子,轉身走了。
好傢伙,自己這是立功了嗎?怎麼還教訓他啊?
而當朱楩一路怒氣衝衝的出來時,一路上還能聽到一些大臣在交談著,所談內容都是跟他有關。
無外乎都在討論那所謂的土豆是否真能達到畝產一千公斤的程度,以及是否是真的。
此時看到朱楩出來了,甚至一些本來對他沒有好感的文官,竟然還遠遠的隔空拱了拱手。
全然沒有了之前群臣彈劾朱楩的樣子了。
文臣們彈劾朱楩,是覺得他在雲南做了很多出格事,太過僭越了。
可如今覺得朱楩今日此舉乃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自然值得他們尊敬。
至少許多人還是能明辨是非的。
“十八叔,”朱允炆突然迎面走了過來,表情複雜的,拱手說道:“之前在朝堂上,我也是為了國家社稷才和你爭執,還請不要誤會。”
現在才來找補嗎?
朱楩笑著說道:“不打緊,都是為了咱大明江山嘛,畢竟咱們是一家人,流著一樣的血,喝著一樣的水嘛。”
什麼亂七八糟的,他都要唱出來了。
朱允炆一怔,一家人嗎?
可他忍不住回想起四叔有一次說過的話,不意兒乃有今日。
那時候,朱允炆已經被冊封為皇太孫了。
也許朱棣當時已經知道,朱元璋曾經問過群臣,自己是否可以被立為儲君。
結果最後還是朱允炆當了皇太孫,所以心有不甘吧?
而朱允炆對藩王叔叔們的忌憚,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的叔叔們未必會服氣。
尤其是二叔三叔,比四叔還要囂張跋扈。
他真能壓得住這幾位嫡子的叔叔嗎?
萬一他們聯合起來趕自己下臺怎麼辦?
所以也不怪朱允炆執意要削藩,你看看朱棣那話吧。
現在朱元璋還活著他都如此了,一旦朱元璋死了呢?
朱楩是因為知道朱允炆和朱棣,無論誰上位都會削藩,所以才不肯坐以待斃。
朱允炆又何嘗不是察覺到藩王叔叔們帶來的威脅,才想要削藩?
但是朱允炆沒想到的是,朱楩會說出他們是一家人。
“一樣的血嗎?”朱允炆呆了一下。
而朱楩這邊,則是在前面看到了徐達。
也不知怎麼,朱楩對徐達有著莫名的親切感,不光是對徐達的為人與那些功績的敬重,也可能是覺得這老頭兒挺有意思?
於是朱楩想也不想的就追了上去。
結果剛到近前,才發現李景隆也在。
“徐世伯,妙錦妹子突然約我出去,不會是想要打我吧?”李景隆擔心的問道。
徐達嘴角抽了抽,這李景隆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前兩年,有一次徐妙錦與徐輝祖他們外出打獵,恰好遇到了李景隆一夥人正在囂張跋扈的欺負人。
於是兩夥人發生了衝突。
雖然李景隆也是出身顯赫,他父親李文忠那也是一員悍將。
可惜李景隆卻是個紈絝子弟,結果自然是被徐家的孩子給教訓了一頓。
尤其是李景隆還被徐妙錦抽了幾鞭子,據說當時徐輝祖他們都沒出手,說他們小妹一個人就把對方都給打趴下了。
難怪李景隆一直到今天還這麼忌憚。
“放心,你如今怎麼說也貴為曹國公,不會再隨便抽你了,”徐達毫無誠意的說道。
李景隆撇著嘴,他是洪武十九年襲爵的,您猜那是幾年前了?
現在是洪武二十六年,之前他被抽的時候,你當他不是曹國公?
“世伯,您還是先告訴我,妙錦妹子找我到底所為何事吧,不然我是不敢去的,”李景隆可不傻,執意要問到底再說。
徐達剛要開口,眼角瞥到了朱楩在往這邊走來,故意乾咳一聲說道:“嗨呀,你這小子怎麼這麼倔,找你肯定是有事,不是壞事就是了。行了,我先走了。”
“唉,徐叔叔,你怎麼就走了?”朱楩才剛靠過來,徐達就跑了。
其實朱楩是想問問徐達,聽說你是後背生瘡死的,現在生瘡了沒啊?要不要早點看看。
之前因為不知道大哥朱標的死因,甚至不知道具體時間,所以沒法仔細提醒。
這次朱楩打算試試幫徐達一把,改寫他的命運。
可惜徐達不給他機會。
看來他是把徐家得罪慘了。
接著朱楩轉頭看向李景隆,皺著眉,斥道:“我叫他徐叔叔,你喊他世伯?成何體統?咱們今後論兄弟輩分嗎?那我爹也成了你叔叔了?你和你爹一個輩分?”
李景隆被罵的一點脾氣也沒有,只能翻著白眼。
李文忠曾經跟隨過徐達的麾下,本來雙方是各論各的。
可誰讓徐達的幾個女兒成了朱元璋的兒媳婦。
“王叔可還有事?沒事我先走了,也不知道那徐妙錦哪裡吃錯東西了,要我今天去她家一趟,”李景隆嘟囔著就要離開。
可朱楩哪還能讓他走,一把拉住了,皮笑肉不笑的問道:“幾個意思?”
李景隆聳聳肩:“沒啥,應該是聯姻的事吧?你也知道,開國功勳之後,可不就這麼些人了。她又不可能許給皇太孫朱允炆,畢竟徐家前面三個女兒都嫁給其他王叔了,輩分就真亂了。”
“所以現在能選的人,也就那麼幾個。別看我這樣,大小也是個國公啊。”
雖然沒法跟朱楩比爵位,但是李景隆畢竟也是國公。
朱楩皺了皺眉,不知怎地,心裡有些煩躁。
尤其是這李景隆還看看周圍,賤兮兮的湊了過來,低聲道:“話說十八王叔,之前陛下曾說過要把徐妙錦許配給您,您怎麼不要啊?不是我說,徐妙錦真的很漂亮。不該就是女孩子家家的非得習武,整得我都打不過她。所以最好還是您把那妖女給收了吧。”
“滾蛋,我那徐妹子多好的姑娘,不但絕代佳人傾國傾城,而且文武雙全冰雪聰明,你敢說她是妖女?信不信我抽你,”朱楩仗著輩分大,說著話就要抽玉帶了。
他也不在乎形象,反正也不是一次抽腰帶打人了。
李景隆心說什麼毛病,一個兩個都喜歡抽我是吧?趕緊閃人了。
只是離開皇宮之後,李景隆還在犯難,真要去見徐妙錦嗎?萬一真要定下這門親事可如何是好?
李景隆也有自己的妻妾,不過沒有正妻,先娶了小妾。
要說徐妙錦配他確實綽綽有餘,可問題是,他真怕徐妙錦啊。
再說了,之前陛下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曾經提及要給朱楩許下這門親事,自己這算是怎麼回事嘛。
他倒不是因此而嫌棄,只是覺得吧,大家都知道,徐妙錦曾經差點成了你的王妃,現在要是跟自己鬧出什麼不太好的風言風語,恐怕不妙。
可偏偏徐妙錦那丫頭太過分了,讓她的家丁傳話時,威脅自己如果不去,下次見面就抽我。
真是欺人太甚,你家也是國公,我也是國公,真以為我怕了你了?
不行,她大姐夫是燕王朱棣,如果年底回京述職知道我欺負他妻妹,怕不是也得要教訓我。
堂堂李景隆,此時忽然感到自己很可憐,如果他爹還活著,誰敢欺負自己?
得,還是得去啊。
這邊李景隆心情複雜的離開了。
而朱楩則還站在原地,面色陰沉似水的,看著李景隆離開的方向,發現他好像還真是要往魏國公徐府去的?
朱楩的心裡有一股火開始蹭蹭的往上竄。
這是一股邪火,朱楩自己也知道,自己憑什麼在意?
你是什麼身份?之前還大義凜然的拒絕這門親事,還說自己有老婆了,不想耽擱人家幸福。
問題是朱楩以前確實是這麼想的,也確實是這樣認為的,他該給木邱一個名分。
可說是這麼說,自從上次已經試探出徐妙錦對自己有好感以後,朱楩就總覺得不是滋味兒。
“我是把她當妹子,覺得比較有緣分,能合得來說得上話。而且李景隆是什麼東西,他配嗎?”朱楩嘟囔著,給自己沒話找話。
可他自己站在這裡說這些話,又有什麼意義?
那李景隆還大言不慚的說要和徐妙錦聯姻,他憑什麼?他怎麼敢的?
就他?幾十萬大軍全給葬送了?還有什麼臉活著?這個大明戰神,如果不是他,朱棣的靖難之役都打不贏。
換做另一個人做主帥,瞿能都能把朱高熾守衛的北京城給攻破了,到時候朱棣就完了。
就是他李景隆,最後還覥著臉開城投降,迎接朱棣入城。
虧他好意思。
朱楩越想越氣,直到坐上馬車,還在想著,他李景隆哪裡好了?徐妹子是眼瞎了不成?偏偏看上這麼個貨。
“殿下,去國子監嗎?”趕車的護衛問道。
“不去,回家,”朱楩哪還有心思去什麼國子監,直接讓護衛趕車回家了。
可是回家以後,朱楩仍然難壓肚子裡的邪火。
他知道自己這樣不對,既然你都拒絕了這門親事,那徐妙錦跟誰相親都跟你無關。
可只要一想到李景隆此時可能就坐在那個院子裡,甚至是在那棵梨樹下的小桌邊上,與徐妙錦喝著茶談笑風生。
頓時就坐不住了。
“王福,”朱楩在院子裡嚷嚷著。
小太監小寶子趕緊代為傳稟。
不一會兒,王福就進來了,一看到朱楩還納悶的問道:“殿下,您不是應該去國子監嗎?”
“今天不去了,你準備一下,幫我製作米線去,”朱楩招呼道。
米線,據說最早記錄於隋書,也被稱作為粲。
後來到了宋代,又稱米纜。
朱楩之前在雲南時,偶然發現如今竟然就已經有米線了,而且主要以昆明和大理兩城吃者眾多,如果遇到豐收年了,很多百姓家裡都會拿米去磨成粉末,然後製造成米線吃。
朱楩此時讓王福帶人去弄來兩盤石磨,然後就開始在院子裡忙碌了起來。
可以想到,他製作米線肯定不是自己要解饞,而是要去送給徐妙錦吃。
“我那個徐妹子啊,什麼都好,長得也漂亮,還聰慧。就是一點,比較貪吃好吃,是個小饞鬼,”朱楩一想起徐妙錦,就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後來才知道,徐妙錦逃婚時揣著一百多兩銀子呢。
換做一般人,絕對足夠抵達雲南了。
可徐妙錦才走不到一半,就把錢都吃光了,可謂是一個小吃貨。
如此一來,正好請她吃一碗雲南米線試試。
王福一邊磨米,一邊納悶問道:“殿下這是送給徐妙錦小姐的?可是您不是拒婚了嗎?”
朱楩嘆了口氣:“那也不能讓她隨便找個人就嫁了呀。至少也不能比本王還差吧?”
王福想了想說道:“那她就別想嫁人了,要嫁也只能嫁給您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