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輕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兩百一十二章,厚葬,從七俠鎮開始當神捕,遠水輕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柄劍對現在的方譬來說,並沒有什麼助力,不過拿去送人倒是可以。
就光是劍柄處鑲嵌的那一顆寶石,就足以證明這把劍價值非凡,很能證明送禮之人的心意。
只不過方譬多了一個小小的問題,為什麼他的長虹劍沒有劍譜,而這把冰魄劍卻附贈了一本。
只是狗系統這種就像是故意噁心人的操作,也不是一兩回了,再覺得鬱悶,方譬也只能裝作無事發生。
不過好在很快,他就會再有一大筆財富進賬,足以讓這種小插曲的影響消失不見。
因為京城,就在眼前了。
和揚州很不一樣,眼下的紫禁城,雖然也是一片繁華的景象,但卻有著一股極為詭異的壓抑感。
不過方譬並沒有心情深究,反正等他的事情做完,這地方也肯定會亂的不成樣子,一點壓抑感又算得了什麼?
一人一劍強行殺進皇宮聽起來很有氣勢,而方譬現在也確實有這個能力,毫不誇張的說,他一個人就能直接打翻了這個朝廷。
只要在這京城,全力施展一招火舞旋風就可以了。
你們的皇族都死絕了,剩下來的雜兵,又怎麼會堅定的反抗。
當兵拿軍餉可是混飯吃,眼下這些滿清的官兵,可不是什麼誓死誅殺反賊的敢死隊。
只不過方譬的目的是拿錢,平白造出這麼大的殺孽,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哪怕他其實不在乎這些滿清官兵的死活。
為了能讓自己撈錢的計劃正常進行,方譬沒走在大街上招搖,而是以高絕輕功直接翻進了城內,然後一路翻牆越瓦前進。
事實證明,在走路的時候,極少有人會抬頭看看四周的天空,絲毫沒有被人察覺的跡象,方譬反倒沒必要那麼遮掩。
眼下清朝建立不久,拋開方譬的個人喜好不談,剛從生與死的搏殺中勝出的清朝軍隊,確實展現出了不一般的殺氣。
只不過有武俠存在的古代世界裡,再如何精銳的軍隊,都只能成為武林中,絕世高手們的陪襯。
除了像郭靖這種守城戰,根本不存在撤退一說的情況之外,武林高手們想突破軍隊的包圍,或者躲避他們的偵查,那確實不算太難。
而方譬早已超越了武林高手這一水平,眼下他的戰鬥力,至少能輕鬆打死上百這樣敵人,躲過這些清兵的探查自然也異常簡單。
根據羅盤指明的方向,方譬很輕鬆的就找到了,眼下還是個少年的康熙。
只不過有些意外的是,這間小屋子裡還有第二個人的聲音。
在屋頂聽了一會兒,兩個人直接小玄子,小桂子的互相叫了起來,方譬便確定了那人的身份。
金庸武俠那麼多主角,要說誰的人氣最高,肯定會有很多爭議,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有人喜歡蕭大王,有人喜歡郭大俠,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要是問哪個主角的後宮最多,那必然只有一個答案,韋小寶。
曾幾何時,這樣盡享其人之福,還能帶著老婆和財富安度晚年的生活,是方譬夢寐以求的。
哪怕直到現在,這樣的生活也讓方譬十分意動。
只不過很可惜,這個世界的韋小寶,是不可能會有接下來的豔福了。\./手\./機\./版\./無\./錯\./首\./發~~
畢竟方譬已經準備動手弄死康熙了,也沒必要留著這個跟他沒什麼交情,對他也沒什麼用處的故事原主角了。
生死不過剎那之間。
上一秒還跟自己有說有笑的小玄子,眨眼間就在自己面前丟了腦袋,這如何不讓韋小寶嚇得肝膽俱裂。
很快,他這副驚駭莫名的表情也就永遠的留在了臉上。
韋小寶雖然應該是這故事的原主角,但是眼下的他除了海大富和茅十八之外,還沒來得及認識多少其他劇情人物。
更沒有後期那顯赫的地位。(下一頁更精彩!)
,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所以弄死他之後,方譬也不需要做什麼善後的事情,只要處理掉這兩個人就夠了。首\./發\./更\./新`..手.機.版
由於年齡的原因,康熙的身形不算健碩,不過對方譬來說也不算什麼難事,用著千人千面的能力,很輕鬆的就易容成了康熙的模樣。
不過按照目前的劇情進度,鰲拜應該還活著,朝政大權還在這位攝政大臣的手裡。
康熙雖然親政,但年歲尚幼,說話根本起不了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那麼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也就不用多考慮了,先把這位鰲少保弄死再說,省的朝堂之上沒忍住動起手來,還會暴露方譬這一身的武功。
鰲拜此人目中無人,狂妄自大,想要弄死他,甚至不需要多麼周密的計劃。
只要說是康熙念其勞苦功高,特地喊他進宮嘉獎慰問就行了,畢竟這樣看起來很突兀的理由,鰲拜反而會覺得理所應當。..
因為在這個人的心裡,他跟著清朝的先代皇帝打天下的時候,康熙還不知道在哪兒,那康熙這個小兒又憑什麼不敬重他?
說句實在話,每次讀到這種莽夫式的大臣,方譬總是會在心裡有著諸多疑問。
這些人難道真的就不知道什麼叫功高蓋主嗎?
昔年兵神韓信都被白綾勒死的事情,他們真的就從來沒有聽過嗎,還是說他們覺得自己的功勞和朝野勢力比韓信都大,所以皇帝不敢動他?
哪怕在方譬打死鰲拜之前,這個一臉絡腮鬍的攝政大臣,都在用趾高氣揚的態度對待他這個皇帝相貌。
用鰲拜企圖行刺的理由,解釋了他的死因,滿朝大臣本就被鰲拜目中無人的態度,和強硬的手段壓的抬不起頭。
聞此訊息,自然是喜不自勝,哪裡還會去關心,為什麼鰲拜行刺卻隻身進宮,而且被康熙反殺的這些細節。
況且,眼下鰲拜已死,康熙親政,誰會這麼不開眼去挑自己皇上的刺,鰲拜的屍首還沒埋呢!
朝堂之上,方譬裝模作樣的說著,雖然鰲拜現在有不臣之心而且已經伏法,但畢竟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該當厚葬。
只不過現在他親政不久,內庫空虛,這喪葬費用自然得讓這滿朝文武出一點心意。
畢竟同朝為官這麼些年,多少也該有點情義在的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