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零一章 新戰艦命名規則,大明1805,王子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靖垣和朱仲梁爺孫兩個,參觀完了包括火炮廠、輪機廠、裝甲鋼廠等戰艦相關配套工廠之後,又直接去了蘇州的江南造船廠。
朱靖垣在這裡看到了完整的六萬噸戰艦大比例模型,也再次審視了整艘船的效能概況。
完全空載排水量基本就是五萬噸整。
如果計算上輩子海軍條約規定的標準排水量,應該在五萬兩千噸到五萬三千噸之間。
滿載排水量六萬兩千噸。
滿載排水量,是將所有武器、裝備人員,以及所有正常的燃料艙全都裝滿的排水量,船上其實還有另外的空間。
所以戰艦還有一個最大排水量。
滿載自後可以繼續超載,最大可以在六萬五千噸的狀態航行作戰。
水線長度二百五十六米,艦體總長度二百六十六米,艦體最大寬度三十六米。
正常排水量吃水深度十點五米,滿載排水量吃水深度十一米。
側舷主裝甲帶厚度四百二十毫米,傾斜二十度角安裝。
主甲板水平裝甲厚度兩百毫米。
動力系統功率二十萬馬力,滿載狀態下最大航速三十二節。
滿載狀態下載油量九千噸,最大載油量一萬噸。
十五節航速下,最大航程一萬五千海里,相當於兩萬七千七百公里。
二十節航速下續航八千兩百海里,相當於一萬五千公里。
主武器是三座三聯裝四百二十毫米五十倍徑火炮。
副武器是四座三聯裝一百六十毫米五十倍徑副炮。
防空武器有十六門一百二十毫米高平兩用炮。
三十二門八十毫米高平兩用炮。
六十四門四十毫米高射炮。
裝有四架校射偵察用的水上飛機。
這艘船的艦體的規模,介於歷史上的衣阿華和大和之間。
艦體長度與大和基本相當,但是寬度窄了三米。
比衣阿華短了七米,但是寬度大了三米。
單純的看規模和形象,有點像是增肥的衣阿華,或者是瘦身了的大和。
但是六萬兩千噸的船,火力效能卻與七萬兩千噸的大和基本相當。
航速還比大和高了四到五節。
在設計指標逐步確定的時候,朱靖垣當初試圖讓設計人員把主裝甲降低到三百六十毫米。
因為朱靖垣覺得,在未來的海戰中,戰列艦的主裝甲基本沒用了。
不如多留點重量和空間,增強艦體整體的結構強度。
但是後來很快就意識到,主裝甲用四百二十毫米還是三百六十毫米,重量上其實只差了一千噸左右,但是側舷的防禦級別差了一個等級。
一千噸,在設計上當然不是一個小數字,但是現在又沒有任何人和規則,能夠能限制大明設計戰艦的時候不能多加一千噸的重量。
況且,如果只是為了提升裝甲,根本也不需要超重一千噸。
六萬噸的範圍內,就能實現四百二十毫米的裝甲,只是其他功能會受到一些影響。
朱靖垣一貫的習慣思路就是在噸位上放寬的限制的。
這次乾脆給新戰艦的噸位上限又加了兩千噸。
最終的結果,設計人員對戰艦設計做了一些細節上的調整,讓主裝甲厚度保持在四百二十毫米的同時,還把載油量從七千五百噸增加到了九千噸。
真的是把這增加的兩千噸的額度給徹底榨乾了。
朱靖垣拿著戰艦的最終定稿的設計線圖和報告,跟著朱仲梁一起,在汪萊的陪同下,去造船的船塢旁邊,主持了新戰艦龍骨鋪設儀式。
戰艦動工切鋼板的儀式是朱仲梁在去年主持的,今年鋪龍骨就交給了朱靖垣。
當禮炮聲響起來,工人們進船塢工作的時候,朱靖垣祖孫兩個和汪萊又回到了休息室。
喝茶聊天的時候,朱靖垣問起了戰艦的其他情況:
“我看儀式的時候也沒說,所以這艘船現在還沒有命名嗎?”
汪萊直接說:
“目前是還沒有,如果殿下有什麼設想,可以去跟兩位陛下商量。”
朱仲梁聽了後反問:
“靖垣你有什麼想法?還用你那無字頭命名嗎?
“這幾年造了一批四萬噸戰艦,無字頭比較好聽的詞早就用完了。
“然後換了遠字號,鎮遠、定遠之類的選了幾個,好用的也差不多用完了。
“現在這第一艘新級別的戰艦,可以換一套新的命名規則了。”
朱靖垣下意識的搖頭所:
“我其實不善於取名,我問有沒有名字,就是想知道名字而已。
“而且我覺得,現在大明的戰艦命名有點隨意了,不如制定一套命名規則。
“提前做好一個選擇範圍,同時確定好命名的時間點,以後按部就班的來就行了。
“每次隨時想名字,應該不方便管理登記吧?”
汪萊聽了非常贊同的點頭:
“確實……”
朱仲梁呵呵笑著反問:
“你如果不善於取名,那多半是善於制定規則的,對這個命名規則伱有什麼想法?”
朱靖垣恢復記憶七年了,人生經歷再次增加了七年。
朱靖垣的心態,相比幾年前又有了一些變化。
朱靖垣看了看窗外的廠區,又看了看手中的說明戰艦的小冊子:
“與其每次搜腸刮肚的想好詞,不如直接全部地名來命名吧。
“以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大部分都是地名命名的。
“以後戰列艦和航母,也都可以用地名命名。
“將戰艦的名字,和大明各地對應起來,也方便各地的擁軍工作。
“如果是大明某一地的百姓,對用自己家鄉命名的戰艦,應該會有天然的親近感吧?
“同時規定好對應規則,不同級別的戰艦,採用對應級別的行政區名字。
“巡洋艦以前最常用的是府名,驅逐艦多用衛所和縣名。
“以後可以明確下來,艦隊巡洋艦用正式的府名,巡邏護航的次級巡洋艦用州名。
“艦隊內的高速驅逐艦用縣名,護航驅逐艦用衛所名。
“那戰列艦和航母就可以直接用省份名。
“以後得戰列艦和航母越來越大,現在就已經跑到六萬噸了。
“這種規模的戰艦總數量都不會很多,能有三十多個就是極限了。
“就算是加上四萬噸的戰艦,所有的本土省份加上海外省份名,肯定是完全夠用的。
“老戰艦退役,新戰艦可以繼承艦名,迴圈使用就行了。
“為了對不同艦種做出區分,可以用內陸省份命名戰列艦,用沿海省份命名航母。
“現在這第一艘六萬噸的戰列艦的名字,可以用在北直隸基礎上成立的河北省。
“這個最特殊的新省份的名字命名超級戰列艦,對戰列艦和省份和海軍都是一種宣傳。
“戰艦命名的時間,設計的時候實在太早了一點。
“可以是放在正式下單的時候就定名,這樣方便船廠直接用艦名當工程代號。”
朱仲梁聽著不住的點頭:
“不錯,這個規則邏輯清晰,無論是海軍還是地方都方便。
“河北也不錯,第一艘六萬噸戰艦,用北直隸的省份名,很合適。”
現場的官員和工匠們,大部分都跟著默默地點頭。
朱靖垣這套規則要是定下來,對他們這些相關工作的實際負責人都是好事。
否則每次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去申請命名,也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樣的命名型別。
船廠設計和建造的管理專案上,其實都要另起一個內部編號。
比如這新船的編號直接就是六萬零一。
但是也有幾個工匠的表情有點古怪,甚至有人在憋著笑。
最終還是工匠中地位最高,同時性格也比較直接的李銳開口了:
“這個……陛下,殿下……那個北直隸,河北省它其實是沿海省份啊……”
好多人一下子反應過來了。
朱靖垣說是用沿海省份命名航母,內陸省份命名戰列艦。
然後馬上提議用河北來命名第一艘六萬噸戰列艦。
關鍵是贏得了太上皇和大部分官員和工匠的贊同。
他們倒也不是故意附和,而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河北其實也是沿海省份。
朱仲梁頓時有點茫然:
“啥?河北也是沿海省份?”
汪萊跟著說:
“河北省的天津港,是咱大明北方最大的海港啊……”
朱靖垣差點反問:啥,天津是河北的?
朱靖垣的腦子已經回過味來了。
今天自己這是現場表演了一次河北也是沿海省份的笑話……
朱靖垣差點以手扶額:
“我竟然沒有意識到,河北他是沿海省份。
“那隻能用在航母上了,或者是把航母和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反過來。
“所以這第一艘六萬噸戰列艦,到底用哪個省好?”
年級最大的朱仲梁也終於明白過來了,也是忍不住笑出了聲:
“河北……哈哈……
“我覺得沿海命名航母,內陸命名戰列艦挺好的,這個規則不用反過來。
“不過真的用不了河北了,南直隸也不行。
“大家都想想,用哪個內陸省份合適?”
朱仲梁和朱靖垣,帶著一群官員和工匠,討論了好一陣子。
最終把第一艘六萬噸戰列艦的名字鎖定在了湖廣上。
大明的湖廣省的範圍,就是後世的湖南和湖北加起來,素來是內陸省份中比較富饒的。
仁武朝之前有湖廣熟則天下足的美稱。
同時當地的湘湖學派也是非常知名的地域性的傳統儒學學派。
敲定了新戰艦的名字,朱靖垣和朱仲梁陪著工匠們聊了會兒天,中午在工廠吃了飯。
午休自後,普通的工匠們各自去忙活。
朱靖垣、朱仲梁祖孫兩個,帶著汪萊和李銳兩個工部的官員,去了船廠掌櫃的辦公室。
簡單討論和確認大明未來的造艦規劃。
大明皇帝雖然不在,但是造艦規劃的事情,朱靖垣這個特殊的皇子就能決定。
汪萊首先詢問朱靖垣和朱仲梁:
“殿下,六萬噸的戰列艦開工量產之後,四萬噸的戰艦仍然要繼續建造嗎?”
朱仲梁不置可否的看向朱靖垣,朱仲梁已經基本不參與這種具體事情了。
朱靖垣非常果斷的點頭:
“當然要繼續建造,四萬噸的戰艦應該始終都是戰列艦艦隊的主幹力量。
“六萬噸的戰列艦成本太高,未來也不會大批次的建造。
“我在戰列艦上的規劃,是未來所有高速戰列艦,包括四萬噸、六萬噸,甚至未來可能會有的八萬噸戰列艦,總數最多的時候不超過三十二艘。
“正常情況下,其中超過一半的數量,都應該是四萬噸的高速戰列艦。”
汪萊稍微有點意外的追問:
“但是……在六萬噸的戰艦量產之後,四萬噸的戰艦本身的定為,不就正好落入了殿下理論中的‘中型艦陷阱’了嗎?”
中型艦陷阱這個詞是朱靖垣提出來。
相關的設計人員其實本來就有相關的認知。
只不過朱靖垣根據前世的經驗,把這個概念明確了下來。
由於朱靖垣極高的威望,工匠們也就理所當然的把這個概念掛在嘴邊用了。
這個理論的內容,大概是在噸位上折中的小型戰列艦、輕量型戰列艦,各種方面和引數可能看起來都很好。
但是實際折算建造和使用費效比的時候,這種戰艦通常會是最沒有價效比的。
因為在軍艦的建造成本之中,最貴的東西其實是動力系統。
同時根據流體動力學的理論,越大越長的戰艦的艦體,就越是容易獲取更高航速。
六萬噸的戰列艦,需要二十萬馬力,就能跑到三十二節。
一萬五千噸的巡洋艦,也需要十萬馬力,才能跑到三十二節。
決定戰艦最終的重量的,各種框架和鋼鐵結構,是整艘船上最廉價的部分。
最終的結果就是,軍艦的整體排水重量越大,造價與成本就越是趨向於正比。
增加噸位的邊際成本,在一定範圍內是遞減的。
所以主力艦越大越划算,只要沒有任何共同約定的限制,在對手完全跟不上競爭之前,肯定會越來越大。
反過來,軍艦的整體排水重量越小,單位重量的造價也就會越高。
所以在主力艦隊之中,平均每噸造價最高的船,不是大型的戰列艦,而是要隨艦隊活動的高速驅逐艦,以及那些小型高速巡洋艦。
不過各種中小型巡洋艦以及驅逐艦,是因為實際功能需要而不得不去造的。
同時總體噸位較小的她們,實際單艦成本也不明顯。
於是,主力艦越大越划算,小型艦因為需求問題,不得不去建造。
但是介於巡洋艦和主力艦之間的地方,在費效比上就很明顯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坑。
兩萬噸的船和三萬噸的船,需要非常近似的動力系統,所以成本相差不明顯。
但是兩萬噸的船的火力和防禦能力,和三萬噸的船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這個出現在造價和費效比曲線上的坑,就是所謂的中型艦陷阱。
歷史上的阿拉斯加等大型巡洋艦,基本上完美的跳進了中型艦陷阱的大坑。
得梅因、歐根親王等近兩萬噸的重巡,也基本都在這個坑裡面。
兩艘兩萬噸的得梅因級的造價,就能買一艘五萬噸的衣阿華了,兩艘歐根親王號也能買一艘俾斯麥號戰列艦了。
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造價,差不多是衣阿華級的七成。
但是兩艘阿拉斯加也絕對打不過一艘衣阿華。
衣阿華在防禦力和火力上對阿拉斯加是絕對碾壓的態勢。
現在大明的六萬噸的戰列艦,使用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炮,四百二十毫米的超重灌甲。
面對四萬噸戰列艦的三百六十毫米艦炮,三百毫米的裝甲,也是絕對碾壓的。
朱靖垣這時候也是直接點頭:
“單純看成本的話,四萬噸相對六萬噸,的確是直接落入了中型艦陷阱。
“但是就像是小型艦不得不造一樣,造艦不能只看成本,也得看實際需求。
“如果四萬噸船能夠滿足所有需求,為什麼還要花更多錢造六萬噸的船?”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