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戶部侍郎卓敬?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06、戶部侍郎卓敬?,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和朱元璋聊了一陣子,朱楩才被老頭子從皇宮裡放出來。
朱元璋這次叫他過來,顯然就只是為了他之前當街喊的那些混賬話。
本來朱元璋還以為,朱楩難道不知道,別人都能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唯獨你這個王爺不能喊嗎?就不怕真讓有心人起兵造反?
而朱楩卻認為,歷朝歷代在亂世中
挑動起造反的,率先都是有邪教的影子,然後由世家開始入場接手。
從秦朝之後開始,項羽其實就是世家,那可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可謂是名門世家出身顯赫。
劉邦雖然本身沒有那麼光輝的家世加成,但是他老婆呂雉那也是名門世家啊,據傳呂氏一族和呂不韋還有親族關係,而呂不韋乃姜姓呂氏,據傳是姜尚姜太公的後世子孫。
可見一斑。
之後不論是篡漢的王莽,還是漢末的亂臣賊子董卓,又或者是諸侯群雄逐鹿,乃至到了晉朝,以及隋、唐、宋,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世家的遊戲。
不外乎家族顯赫程度略有不同罷了。
據說當初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曾被七宗五姓所瞧不上過。
氣得李世民曾一度要改百家姓。
又何況是農民皇帝朱重八呢?
所以朱元璋後來就不生氣了,父子倆在後宮偏殿裡,秘密的不知道說了什麼。
總之等朱楩終於回到自己府上時,在蟒袍下面,又藏著那把尚方寶劍了。
“江南世家嗎?雖然我不會講什麼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也不會搞文字獄。但是你們最好給我老實一點配合一點,否則,我爹顧著點名聲,我可不在乎,”朱楩冷笑著。
而且朱楩還特意讓迎接自己的小寶子派一個小太監去找來李貴。
“見過殿下,”李貴單膝跪地向朱楩行禮。
朱楩點點頭說道:“起來吧。李貴,我要給你派個任務。”
“請殿下吩咐,”李貴忙說道,心中喜悅,終於有用上自己的地方了。
“伱今天也應該多少了解到一些人,知道哪些人可信,哪些人可以拉攏了吧?明日你叫上你能信得過的錦衣衛,直接出發去往江南地區,暗中給我調查一下當地世家與百姓之間關係,是否有欺壓百姓魚肉鄉里,以及與官員之間是否暗通曲款。”
“尤其是其中有一個張姓家族,給我著重調查一番。”
張姓家族,朱楩的記性很好,還記得永昌府如今的知府嚴時泰,曾經就是因為處理了張家一個子弟的案子,才被其他同僚所彈劾狀告,加上被那些世家一起打壓,這才被流放到了雲南。
如今可還是明初洪武年間,看來這些人是真的記吃不記打啊。
“他們真以為我爹老了,提不動刀了?可他們卻不知道我的厲害。早晚有一天,本王要讓天下人懷念洪武大帝的仁慈。我爹殺你們還得找理由,還只是按家戶殺。本王這次,可是要按著族譜殺的,”朱楩冷笑一聲。
曾經朱楩就對朱元璋的所謂殘酷手段大為推崇備至,貪官汙吏,哪裡有情面可講?
你貪汙,你受賄,你欺壓百姓魚肉鄉里危害國家穩定,你能貪到,那是你的能耐。
但是出來混早晚要還的,別被抓到,抓到就是死。
遊戲得講規則不是嗎?
李貴渾身都在顫抖,說實話,他怕了。
畢竟他又不是沒經歷過雲南時期,殿下為了推行改土歸流,對那些土司家族可就是一族一族的殺的,當時很多人家的孩子如果哭了,都會說殿下來了,殿下的名聲已經可以讓小兒止啼了。
那可真是血流成河人頭滾滾啊。
這次江南之行,恐怕更甚前夕?
但是李貴沒有半點猶豫,立即答應道:“末將遵命。”
然後他就下去準備了。
至於說等明天他去要人時,蔣瓛那裡該怎麼應對。
蔣瓛?他敢跟殿下對話嗎?
如今這位堂堂錦衣衛指揮使,可是怕朱楩怕的要死。
因為蔣瓛也隱約間察覺到了老朱的態度在轉變,難道,這位十八殿下竟然真有機會躍龍門不成?
其實不光蔣瓛有所察覺,朝野上下,只要不是笨蛋,稍微有點長遠目光的,誰又能感受不到?
為何方孝孺昨夜攔住了朱楩,罵他不為人子不為人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就是因為他感覺到了,朱楩的存在已經成了皇太孫朱允炆的威脅。
一旦洪武大帝真要不惜一切代價準備給朱楩鋪路,他可不在乎再殺的血流成河。
前有胡惟庸案牽連幾萬人,就在去年又發生了藍玉案牽連一萬五千多人。
真以為朱元璋是明末後期那些皇帝,會被你們拿捏啊?
說句難聽的,如果天下人敢反抗,他真敢殺遍天下人的。
何況朱楩那也不是吃素的,他是吃肉的獅子,他不找你麻煩就算了,你還敢找他的麻煩?
就比如今日早朝。
朱楩微眯著雙眼,猶如一頭睡獅,因為沒休息好,帶著起床氣站在那裡。
雖然他站在武將佇列,卻虎視眈眈的看著文官這邊。
上面朱元璋也在打著哈欠,昨天晚上跟朱楩聊了那麼久,竟然不覺得累,之後又看了許久奏章,一直到後半夜剛睡一會兒,就起來上早朝了。
按照慣例,此時該文官們踴躍發言,開始今日早朝的例會了。
可忽然,朱楩越眾而出,目光掃了眼那些文官們,冷哼一聲說道:“今日倒是冷靜的很呢,怎地,怎麼沒人要彈劾本王了?你們不開口,本王卻有些不習慣了呢。來來來,先來幾個人陪本王耍耍,熱熱場子。”
熱熱場子可還行?
文官們都驚愕的看著朱楩,心說這殿下是不是有病?不彈劾你,你還不樂意了是吧?
“楩兒,”朱元璋發話了,衝朱楩輕輕的搖搖頭,說道:“朝堂之上,不可兒戲。”
“可是兒臣昨夜剛被那方孝孺堵著去路,咱就不說他有刺王殺駕的嫌疑了,那是我欺負他。我就納悶了,明明我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甚至不畏生死身先士卒親身上陣殺敵,得不到嘉獎稱讚也就罷了,何故如今外面流傳本王不為人子不為人臣,甚至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說法呢?各位大臣誰給我解釋解釋唄?”朱楩終於開始發難了。
其實昨天是因為他實在是想把頭髮修剪一下,所以才以最後認罪的態度,暫時平息了昨日的爭執。
可是今天,該他找茬了。
朱楩冷笑著看著那些文官,拿手指著他們,直言不諱的罵道:“本王還是那句話,你們滿嘴仁義道德,肚子裡全是生意,一個個說是讀著聖賢書,其實都是狗東西。你們所在意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利益罷了。要麼為名,要麼為利,所謂無利不起早,不外如是。”
“殿下,您幾次三番在這朝堂之上口出狂言,如此折辱咱們,說得好像只有您是為了大明江山,我們就不是為朝廷效力一般,難道您今後不論做什麼事,咱們都敢怒不敢言,難道有朝一日哪怕您真要造反了,咱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不成?”有人大喝一聲,頗有些剛正不阿義正言辭的架勢。
此言一出,滿朝鴉雀無聲。
竟然說出朱楩可能要造反?這簡直大逆不道啊。
哪怕是朱允炆陣營的官員們,都紛紛低下頭,不敢響應。
甚至唯恐會被誤以為和他是一起的。
這簡直就是撕破臉了啊。
就算之前再彈劾朱楩,最多隻是彈劾他僭越,誰都不曾提到過造反兩個字。
就算聽說朱楩竟然敢在草原上自號聖可汗,他們都不曾說過朱楩可能會造反。
這可是根本上的原則性問題啊。
朱元璋一瞪眼睛,喝道:“卓敬,你可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卓敬,明初的著名才子,於洪武二十一年榜眼及第,官至戶部右侍郎。
關於這位卓敬,據說還有一個很傳奇的故事。
少時卓敬就天資聰穎,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
連朱楩都是靠著系統才能做到的,人家乃是天生的本事。
有一次在卓敬十五歲時,因為他讀書於寶香山,夜歸時遇風雨而迷路,後來得一牛騎著才總算回到了家,結果等到釋放時才發現,那竟然是一隻老虎。
當然了,說是這麼說,至於具體如何就猶未可知了。
卓敬在歷史上還曾經看出朱棣的野心勃勃,認為一旦朱允炆要削藩,這位燕王是一定會起兵造反的,就不如改封燕王藩地到南昌,徹底剪除老虎的爪牙。
可惜朱允炆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否則朱棣還真要玩完了。
還有當初因為朱元璋對群王的制度並不嚴明,導致許多藩王的馬車以及服飾都是按照大哥朱標的規格來的。
也是這位卓敬啟奏朱元璋,提到了這一點,說:“京城為天下效仿。陛下對諸王如不趁早分辨等級、威嚴,而使他們的服飾與太子相同,從而嫡庶混亂,尊卑無序,何以令天下?”
朱元璋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卓敬說的很對,更加器重他了。
足以說明卓敬這個人為人耿直不畏強權,而且很聰明,眼光也很毒辣。
不光朱棣,連朱楩的野心,也被他瞧在眼裡。
之前是因為朱元璋一直在有意包庇縱容,他還不願多說什麼,畢竟他卓敬自視清高,如今洪武大帝還健在,他效忠的當然是當今天子,才不會去對皇太孫阿諛奉承。
但是朱楩太過咄咄逼人了,他才忍耐不住,直言道:“啟稟陛下,滇王張狂,目中無人,卻又確實有爭霸天下開疆裂土之能耐。但是這頭猛虎,除了陛下,何人能服?還請陛下多做管教,最好讓他再入國子監修學幾年才是。”
“豎子爾敢?”朱楩頓時就急眼了,鬧著玩揚沙子戳眼珠子是吧?好你個卓敬,你叫卓敬是吧?就巴不得本王死在國子監是吧?
朱元璋一開始還很生氣,但是此時算是看出來了,卓敬其實很聰明,他這是怕朱楩秋後算賬,怕他在朝堂上鬧得不可開交,到時候大家就都下不來臺了。
看起來卓敬一開口就說朱楩要造反,好像很嚴重。
可他轉頭又把臺階給出來了。
於是朱元璋就不著急了,忍著笑意的,看著朱楩在那裡跳腳。
“本王乃是武將,武將,本王的職責是戍邊守國,又不是治理天下。知道什麼叫‘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嗎?我去國子監有個毛的用處?”朱楩冷笑著怒斥道。
“殿下,不學無術可不是什麼值得自賣自誇的本事,”卓敬一臉平淡的說道。
“噗嗤。”
不知道誰,沒忍住直接笑噴了出來。
朱楩這個氣,我說的是這回事嗎?我說的難道不是我一個藩王,本就沒有自治權,我學什麼文化呢?
何況本王的手段,你們聽都沒聽過。
等將來本王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本王的新時代的大船上,可沒有你們的位置。
朱楩表情陰冷的怒視著卓敬,本來他想要發飆的,卻被這個傢伙不軟不硬的給頂了回來,頓時氣得不行。
“好了楩兒,不許胡鬧,”朱元璋終於發聲了,嘴角掛著笑意,沒想到這小子也有吃癟的一天。
卓敬嗎?倒是個驢脾氣,可是確實有才華,而且和方孝孺那個儒生不同,不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是真正滿腹治國安邦的才華。
方孝孺?朱元璋給他點面子說現在還不是用他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沒瞧上。
就好像所謂的大明第一才子謝晉一樣,根本就是華而不實的草包。
第一才子?你把三楊置於何地了?
何況方孝孺早就傳出名聲,更在洪武十五年被舉薦給朱元璋。
而卓敬則是洪武二十一年考取功名。
如今兩人一個只是民間講師,一個則是朝堂上的大臣頗受朱元璋的重用。
孰高孰低豈不是一眼可見?
如果讓他跟著臭小子去江南呢?或許可以幫楩兒省去許多麻煩。
更甚至於,如今很多官員都簇擁在允炆身邊,但是楩兒身邊雖然有武將效忠,可是卻缺少文臣啊。
想到這裡,朱元璋已經有了計較,轉頭對朱楩說道:“你去邊上站好,接下來沒有你的事,你就看著聽著吧。”
朱楩無語了,既然跟自己沒關係,還喊自己來開早朝?就是捨不得讓自己睡個好覺唄?
你真行,真是親爹啊。
還有那卓敬,你等著。
朱楩瞪了眼卓敬,彷彿在說有本事放學別走似的。
卓敬看都不看他,已經自發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身為戶部侍郎,卓敬可謂是位高權重。
因為朱元璋撤裁了宰相制度和中書省,導致六部的地位大大提升了許多。
沒錯,六部制度可不是清朝建制的,而是明朝就有了。
六部尚書的地位在此時達到了最高。
此六部分為吏、戶、禮、兵、刑、工。
吏部主管官員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戶部主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
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也都各司其職,不過多做贅述。
等朱楩不再鬧了以後,早朝終於可以繼續進行了。
其實早朝例會無外乎就是開會做彙報,加上一直都有奏章源源不斷送到朱元璋的案子上,如果真有大事和急事,早就緊急召開會議了。
所以早朝一般都是談論一些尋常事物,真不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好像所有大事都是在早朝上跟皇帝說的。
朱楩百無聊賴的站在那裡,聽著這些繁瑣的無聊小事,很快就要昏昏欲睡了,最後索性低著頭,當著朱元璋的面在那打瞌睡。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而且提到過他的龍椅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前面還有個桌子。
上面就只有一張龍椅,所謂龍案不是身前有桌子,而是兩邊扶手很大,上面可以放一些東西,比如奏章,比如茶杯等等,這才是龍案。
之所以這樣,是朱元璋可以方便的看到下面滿朝文武每一個人的模樣,從表情變化到小動作,坐在他這個位置是可以掌握全場動靜的。
於是朱元璋一眼就看見朱楩在那偷懶了,想了想,輕咳一聲說道:“楩兒。”
朱楩沒答應。
“楩兒?”
朱楩還是沒動靜。
滿朝文武都一頭黑線的看著朱楩,你是真勇啊。
宋國公馮勝離得近,忙伸手拍拍朱楩的胳膊。
朱楩終於‘醒了過來’。
其實他是故意的,抬起頭,裝作惺忪的問道:“啊?完事了嗎?那我回去了。”
“你站住,”朱元璋臉色漆黑的說道:“你站著都能睡著嗎?”
“不是說沒我的事了?”朱楩還叫屈呢。
朱元璋忍著笑意,臭小子還挺記仇?這一點也不知道隨誰了。
(你猜猜?)
知道他是耍小性子,在為自己不讓他跟卓敬吵架的事鬧,不過朱元璋也不在意,反而挺高興的,畢竟楩兒還是個孩子嘛。
一米九的孩子?
畢竟朱元璋現在喜歡朱楩,所以怎麼看怎麼喜歡,頗有些商量的說道:“剛才戶部侍郎提到,今年打算先在京城周圍試著種植你雲南朝貢的三大農作物,也就是玉米、番薯和土豆。你再給大家說說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戶部侍郎?誰?”朱楩一愣。
不等朱元璋介紹,朱楩就看到卓敬走了出來,拱手說道:“不才下官卓敬,正是戶部侍郎。”
“好小子,是你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