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朱楩,封無可封?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07、朱楩,封無可封?,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楩差點沒被卓敬給氣笑了。
剛才的茬還沒過去,現在又想找我幫忙?你想什麼美事呢?
就連朱元璋都瞪了眼卓敬,現在是你展現剛正不阿的時候嗎?
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楩竟點點頭,說道:“其實倒也不是很難。首先土豆對生存環境乃至土壤條件的要求都不高,甚至在旱地或者澇地都能成活,只不過會影響到產量,乃至影響到質量罷了。總歸還是能吃的,所以如果哪裡出現災情,土豆就可以成為救人的至關重要的寶貝了。”
卓敬有些意外的看向朱楩,好奇的問道:“殿下不生下官的氣了?”
朱楩真笑了:“你想的美,剛才罵我可是痛快了,這個樑子咱們算是結下了。但是一碼歸一碼,如今說的乃是關係天下的大事,以及會影響到天下萬民的民生大事。伱作為戶部侍郎,身為朝廷大臣,這些本就該是你的職責,你也確實盡到職責。所以於公於私本王都不該難為你,不但不能難為,反而還要配合。你真以為本王是個莽夫蠢貨啊?”
如他所說,他不但不會刁難卓敬,反而還要儘可能幫忙。
別忘了,最初就是他向朝廷進貢,本來就想要推廣到全天下的。
實際上,反而是卓敬在幫他才對。
至於朱楩能得到什麼好處。
他的目標可是要當皇帝,整個天下都將會是他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摔死志斌莫非王臣?
只要天下百姓都富足了,國家強盛了,才能支援他不斷向外擴張。
否則,他真要學楊廣了,難道大明也要二世而亡不成?
卓敬雙手抱拳行了一禮,口稱:“殿下仁義。”
“少拍馬屁,你且記住我說的話,”朱楩好笑又好氣的說道,現在想來服軟了?晚了,剛才罵的不是很痛快嗎?
沒想到卓敬笑著說道:“請殿下放心,下官也算是有點腦子,不敢說過目不忘吧,那也是一目十行的。”
你跑我這來顯擺了?誰還不是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了?
朱楩輕哼一聲,接著說起了關於番薯和玉米的環境需求,以及種植時需要注意的情況。
卓敬不愧是戶部侍郎,哪怕他也第一次瞭解這些新鮮的農作物產品,但是很快就明白了具體流程,只等開春之後稍微實行驗證一番,也就差不多能夠掌握了。
然後就可以讓戶部官吏下去宣傳推廣了。
至於要改換朱楩帶來的新稻種一事就更加簡單了,只需要把現在食用的糧食品種在春忙時更換一下,其它一切照舊即可。
今年還不急著要讓全國大舉施行,仍然要在京城周邊進行試驗種植。
而且如今的京城其實就在江南,畢竟這裡是應天,也就是後世的南京嘛。
眾所周知江南乃是魚米之鄉,可謂是天下糧倉,歷史上隨著滿清舉起屠刀,江南可是每年都能提供三分之一的稅收,可見一斑。
所以在這裡進行試驗種植,既不用擔心傷害百姓利益,而且一旦成功,到時候就沒有人再有所懷疑了,可以直接推廣全國。
“左侍郎大人,看來咱們這幾天要有的忙了,”卓敬轉身對另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臣說道。
那人卻笑著說道:“正該如此,殿下不是已經說過,我等乃是朝廷大臣,理該為陛下與國家盡忠盡職,以造福天下萬民於己任啊。”
朱楩納悶的看了過去,嘟囔道:“沒想到你們讀書人倒也能明白點事理。”
對面所有文臣都臉黑的看著朱楩,殿下,您這地圖炮開的可是太廣了,一句話把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囊括進來了是吧?
可他們也已經明白,這位殿下是真的猛,總是一副不把天下讀書人與儒家放在眼裡的氣魄。
偏偏又拿他無可奈何,畢竟朱楩不論是前年初到雲南就立下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不世之功,以區區幾萬人大破思倫發土人部隊的幾十萬大軍。
就在年前,甚至還沒過去一個月呢,他就從草原上帶回來震驚朝野上下的天大功勞,連藍玉恐怕都拍馬難及了。
再加上朱元璋幾乎都要明著說包庇朱楩了,恐怕連當初的太子朱標都做不到這種程度。
因為朱標當初跟那詹徽打官司時,老朱都說詹徽做的對,訓斥過朱標。
再看如今,滿朝大臣的彈劾,都不如他朱楩一個屁香。
索性他們也只能暫避鋒芒了。
“這位是?”朱楩還在納悶老者的身份。
“稟告殿下,其實老臣才是戶部左侍郎,”老人主動說道。
原來如今的六部基本上都有左右兩個侍郎的,卓敬只是戶部右侍郎,古人一般以左為尊,所以他只是戶部二把手,是左侍郎的副手。
“好你個卓敬,原來你不過是戶部老二啊,”朱楩頓時趁機諷刺道。
卓敬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其實年紀也不是很大,如今也就四十來歲。
可面對朱楩的冷嘲熱諷,卓敬如今卻選擇笑而不語,不再和他一般見識。
畢竟卓敬也有所耳聞,這位洪武大帝的十八子,其實到今年也不過才十五歲。
光是朱楩的年齡,都已經成為天下奇聞,誰家十五歲的孩子能接連立下不世之功?
藍玉光是靠著當初捕魚兒海一役的功績,都可以傲視群雄,乃至眼高於頂狂妄到沒邊了,甚至隱隱有功高蓋主的嫌疑。
而朱楩不但超過了他,還有云南的功績,又該當如何?
“好了,今天早朝就到這裡吧,”朱元璋打斷了朱楩的挑釁,你小子怎麼又要鬧起來了?沒完沒了是吧?
朱元璋瞪了眼朱楩,說道:“你跟我過來。”
說完,朱元璋起身就往後宮走去了。
“退朝。”
“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山呼萬歲,恭送朱元璋,之後就三三兩兩往外面走去了。
只有朱楩還站在那裡發呆發愣,自己是來幹嘛的?好傢伙,合著今天早朝還真跟他無關是吧?
本來他還想找茬的,也該到他反擊的時候了,沒想到被卓敬打斷了施法,又被朱元璋給扼制了,現在是一臉的不樂意表情。
朱允炆默默的從朱楩身邊走過,身後還簇擁著齊泰與黃子澄等人。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一臉複雜的,對朱楩拱了拱手:“十八叔。”
朱楩也是一臉複雜的看著朱允炆。
兩人都知道,他們的關係變得越發對立起來了,甚至頗有種當初趙匡胤被黃袍加身的既視感,因為那些簇擁朱允炆的人,不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所謂大義,都不會允許朱楩的存在威脅到朱允炆的儲君地位。
可他們畢竟也是叔侄啊。
“大侄子,”朱楩抬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
其實朱允炆反倒是比朱楩還大兩歲呢。
可那又如何?輩分在這裡擺著呢,是天生的壓制。
加上朱楩現在的身高,還真有種長輩的氣勢。
朱楩看了眼朱允炆身邊的那些大臣,冷笑一聲,說道:“別總聽他們的之乎者也,本王從小就知道,八股文是不能治國也無法救國的。也永遠不要相信大臣的話,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好像天下官員都是清官,他們都是忠臣。可實際上就算你皇爺爺都這麼殺下去了,仍然無法徹底杜絕貪官汙吏的存在,可見他們說的話,連一個屁都不如。”
那些大臣紛紛對朱楩怒目而視,這也太不把他們放在眼裡了吧?
朱楩冷笑著不把他們的表情放在眼裡,不過是一群敢怒不敢言的小丑罷了。
接著朱楩還對朱允炆說道:“還有,你是不是有點過於文弱了?改天有機會來找本王,叔叔好好鍛鍊鍛鍊你。你要記住,咱朱家打下的大明江山,乃是以武力打下來的,而不是靠著一張嘴把韃子說走的。大宋的軟弱和覆滅,可還歷歷在目。你可不要學那些百無一用的書生啊。”
朱允炆深深的看著朱楩,能夠感覺到朱楩有示好親近的意思,但是他的示好卻不是對自己效忠,不如說,朱楩竟然想拉攏自己到他的麾下嗎?
十八叔啊十八叔,我才是儲君皇太孫啊。
於是朱允炆只是笑,等朱楩說完了,才淡淡說道:“謝過十八叔的好意,不過如今天下已定,正該是國泰民安休養生息的時候了,所以您的好意我心領了。侄子還有公務要做,就先走了。”
然後朱允炆一行人就離開了。
朱楩看著朱允炆的背影,不禁嘆了口氣。
大侄子,就說你把握不住的。
還一臉理所應當的說什麼國泰民安?
就兩年前,雲南全境都反了,那造反的聲勢簡直是此起彼伏。
甚至四川、貴州也不太平,當初瞿能就是與藍玉一路從貴州打到了四川。
還有廣西廣東,如今的兩廣地區也一樣不太平。
這就是你所說的天下太平?國泰民安?
何況大明周圍還有一圈國家虎視眈眈,連區區西察合臺汗國的帖木兒也敢叫囂東征?
你特麼以為你是十字軍呢?還東征?
何況你既然早有削藩打算,就不怕你十幾個叔叔一起造反?到那時,你該如何應對?
“大侄子,你十八叔我要是真發起靖難之役,你該如何應對?”朱楩冷笑著,正要離開。
“哎喲,我的殿下,您怎麼還在這裡站著?陛下那邊已經讓人送御膳到周妃的偏殿,就等您了,連韓王殿下都早到了,”黃門侍郎忽然追了過來,拉著朱楩就往後宮走去。
原來朱元璋之前留住朱楩,還有別的用意,這是打算舉辦一場家庭聚會啊?
就連朱楩的親弟弟韓王朱松都被叫來了。
朱楩嘆了口氣,只好跟著黃門侍郎來到了後宮。
還不等進入院門,就能聽到,裡面傳來了一陣陣歡聲笑語。
朱元璋的笑聲自然是最明朗的,其中還有朱松陪著小心的話語聲,以及周妃的聲音。
朱楩心說,自己的老孃還真是看人下菜碟啊,之前對自己那叫一個高冷,原來不是不會笑,是看對誰笑。
想到這裡,朱楩就不禁有了些許意見,他自知跟老爹比不了,洪武大帝,誰看了不得陪著笑臉?
主要是周妃偏愛朱松那個臭弟弟,唯獨對自己不假顏色。
於是朱楩在進門時,臉上那叫一個面無表情。
院子裡的歡聲笑語也突然戛然而止了下來。
忽略那些宮女太監,朱楩往前看去,只見朱元璋當仁不讓的坐在那裡,周妃讓出主位陪在一旁,朱松則是在賣力的討好父皇。
當他突然直愣愣的闖入進來,除了朱元璋,其他人都有些發呆。
周妃看著朱楩,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嗔怪道:“這孩子,傻了嗎?看不到你父皇在這裡?還不行禮?”
看似嗔怪,可其實還是多有維護的,唯恐朱楩不討朱元璋的喜歡。
只是周妃深處後宮之中,卻不知道如今朱楩哪會不得朱元璋的喜歡,簡直喜歡的不得了才是真的。
但是朱元璋也不說話,而是看著朱楩,想看看這個渾小子在他生母的面前,是不是也一樣犯渾。
結果朱楩竟乖乖聽話的,一撩蟒袍跪了下去:“兒臣見過父皇見過母妃。”
朱元璋的心情頓時不開心了,合著你跟你娘一樣,都是看人下菜碟是吧?
這小子沒少把自己氣得暴跳如雷,恨不得抽他。
原來你也可以這麼聽話懂事啊?
朱元璋頓時吹鬍子瞪眼睛的望著朱楩,心說好啊,今後看咱怎麼收拾你。
周妃不知道其中原因,還以為朱元璋果然不喜歡這小子,也是,連自己這個生母有時候都看不透這孩子的心思,他從小就跟誰都不親近,也實在不怪別人對他喜歡不起來。
心裡想著,周妃故意冷著一張臉,說道:“要是你實在太忙,也不用特意往後宮跑,該幹嘛幹嘛去吧。”
她是怕朱楩繼續惹惱了朱元璋,所以想讓他趕緊離開,免得被嫌惡。
至少在周妃看來,朱楩畢竟是雲南藩王,已經就藩了,恐怕待不了多久就要回去封地了,何必跟朱元璋之間鬧得不愉快呢。
至於朱楩立下的功勞,周妃也有耳聞,只是瞭解的不清楚,也不懂那有多麼重要。
畢竟只是一個普通的后妃,沒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只想隨遇而安,只想兩個兒子能順利過一世榮華富貴才是真的。
卻沒想到朱元璋開口了,說道:“是朕叫他來的,一個是早朝剛過,怕他餓著肚子,順便一起吃吃飯,再一個,你這兒子可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勞,連咱一時之間,都想不到該怎麼封賞了。”
朱楩已經是王爺,比那些開國功勳的國公還高一級,這還怎麼封?
封他當皇帝嗎?
給他錢?
問題是王爺的年奉本來就已經高得離譜了,恐怕他也不缺錢。
封賞他人嗎?比如給他和徐妙錦冊婚?
那個還不著急,之前可是他自己跳腳不娶徐妙錦的,也該讓你著著急了。
思來想去,朱元璋突然語出驚人的說道:“不如,把你的母妃封為貴妃如何?”
其實朱元璋一直都是很吝嗇的,別看他把兒子們全都一個個封王了,但是對於那些大臣,哪怕諸如徐達這種關係深厚的老兄弟,又是開國功臣,也只是做個國公。
除此之外,還有後宮的妃子們。
不是生下了皇子的妃子就能被冊封貴妃的,別看朱元璋有那麼多兒子,可他的貴妃還真不多。
可惜歷史文獻沒有詳細記載後宮的太多資訊,能知道的情況很是有限,只知道朱元璋不但在馬皇后之後從未再立後以外,被冊封為貴妃的,也恐怕不足十人。
比如李淑妃,就是她,雖然沒有被立後,卻是在馬皇后之後的後宮之主。
然後就是郭寧妃,在李淑妃死後幫著朱元璋執掌後宮。
除此之外還有胡充妃,說起來這位胡充妃還有個有趣的野史傳聞,據說在朱元璋發跡之前,就看上了胡充妃,而且胡充妃被傳是個寡婦。
只可惜當時朱元璋還很貧困,沒能娶到胡充妃,直到後來成為一方諸侯,才總算如願以償。
連某電視劇裡,被提到一嘴的‘劉財主家四小姐’的原型就是胡充妃。
達定妃,恭王朱榑與潭王朱梓的生母。
郭惠妃,與郭寧妃沒什麼關係,實際上她是郭子興的女兒。
然後還有一些帶有封號的妃子,比如趙貴妃與孫貴妃等等,應該也是貴妃級別。
像周妃這種沒有封號的,就只是一般的普通妃子。
按照朱元璋設定的制度,後宮地位高低依次為皇后、貴妃、妃、昭儀、婕妤、美人、才人、貴人,選侍、淑女,而且各個位分人數均無定額。
也就是說,除了皇后是獨一無二的以外,理論上貴妃是可以同時存在很多人的,並沒有人數限制。
可一般想擁有名號成為貴妃,卻也千難萬難,加上現在大明還算穩定,想母憑子貴得到冊封,也不容易。
但是以朱楩這一次立下的天大功勞,卻給生母周妃帶來了福澤。
周妃雙眼放光的看著朱楩,終於感到驚愕,這孩子到底立下了多大的功勞啊?
竟然在這個年間,以朱元璋如今的年紀,還要給她冊封貴妃?
可朱楩卻皺了皺眉,說道:“這個不急。”
“嗯?”周妃瞪著眼睛,你說什麼?你再說一遍?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